一场秋风一种情古诗中的十场经典秋风,扰动

刘军连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zhachdq/

秋风秋雨愁煞人。在古人笔下,每一场秋风都不是无缘而起,每一场秋风都是因情而至。吹拂在文化时空中的十场经典秋风,扰动的是古人绵绵不绝的千古情怀。

1、游子羁旅思乡之秋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江上秋风动客情

2、闺中人思念边关征夫之秋风: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长安一片月

3、征人思念家乡亲人之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是表达思乡情怀的作品。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思念之深。

4、异乡孤客思归之秋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意。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5、闺中女子雨夜相思之秋风: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长相思?云一緺

五代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秋风多,雨相和

6、引发诗人思念好友之秋风: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在送客的渭水边感受到秋风吹起,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秋风生渭水

7、触发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悲情之秋风: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8、强化弃妇幽怨之情之秋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何事秋风悲画扇

9、描绘边关景色壮丽、气势恢宏之秋风: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秋风函谷应诏

唐徐惠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贞观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唐太宗亲征高丽,先率大军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在那里停留数月后,再发定州,随后从定州前往辽东。徐贤妃一路陪伴太宗,直至定州。在经过函谷关时,应诏写下此诗,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函谷关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境界弘大,气势雄浑。

秋风起函谷

10、令人痛恨的摧毁诗人茅屋的狂暴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z/43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