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愫。修身养性,有“君子比德于玉”;弘扬正气,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定信念,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歌颂爱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玉器。在抚宁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玉器材质,为鸡骨玉。这种俗称“鸡骨白”的玉器,是由于长期埋于土中,日深年久所造成的腐蚀钙化而成。
一般古代器物上的图案,大多“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反应了人们祈福避祸的一种心态,表达追求幸福的愿望。
龙纹玉饰造型规整,刀法精致,线条简约流畅。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它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作为一种图腾的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龙的形象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它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蜥蜴、猪、马、牛、鹿、虎、熊等自然界动物和雷、电、云、虹霓、龙卷风、星宿等自然天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是集无数美于一身的图腾,可以说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创作的伟大作品。
蟾纹玉饰古朴大气,形象生动。提到蟾蜍纹,人们最先想到的大多是嫦娥奔月、蟾宫折桂以及刘海戏金蟾等早已扎根于人们心中的故事。虽然蟾蜍的样貌丑陋,但是人们寄予它的却都是最美好的愿望。对于早期出现的蟾蜍纹饰,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诸多氏族部落的图腾,以祈求万事如意,有人认为蟾蜍产子与人们多子人丁兴旺的期盼相符,也有人认为是因为蟾蜍有冬眠的习性,冬眠后不食不动,似已死亡,春回大地时,蟾蜍又会苏醒过来,像死后复生,于是便对蟾蜍产生了崇拜。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体内有毒腺,古人因惧怕而崇拜这种能力,因而成为人们的一种图腾崇拜。
古人在战争中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神灵的辟佑,战前占卜,祭祀,参战者涂抹、佩戴带有与神灵有关的配饰、图画、咒语等,称之为“辟兵术”,当时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到处用它做装饰来庇护,进而加以崇拜、神话。如今蟾蜍是一种招财辟邪的吉祥物,在商铺门口的显著位置也可以常见它的形象,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表现,千百年来寓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