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又是下塘摸鱼的季节了,这几天豫南刚下过雨有点凉意,我们还是想去老家野塘找找小时候的感觉,走到塘边,刚好碰见熟悉的邻居大叔要去钓鱼,一边和他聊着一边往塘里走,突然感觉脚边有块石头动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个拳头那么大的蛤蟆。雨后本来就是“欧阳锋”们出门巡视的好时节,这只估计也是想去池塘边上捉点蚊子、蜻蜓吃吃。小时候在农村和大人一起去钓鱼,我们总会拿个小鱼竿,空钩加坠子在稻田边上晃来晃去,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青蛙咬钩,运气好的时候能钓十几个。
但是蛤蟆大爷总是要傲娇些,很少被我们的小伎俩吸引。而且小时候见到癞蛤蟆,大人都会让我们躲远一些。原因嘛,无非是癞蛤蟆长得丑,挺个将军肚长得猪一样,还有毒。它的两条毒腺在眼睛后面,皮肤上的一个个凸起的小痘痘,都会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分泌毒液,就好像穿着一件软猬甲。
其实这种毒摸一下,迅速洗掉并不会致命,但长时间触碰就会出现瘙痒、红肿,脱皮等症状,如果毒液进入眼睛里,处理不及时还会导致失明。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胆子也跟着变大了,我们一个同伴准备抓了这只蟾蜍,说要去“烤了吃”,另一位年长些的立刻叫住他,问他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近些年,因为传说蟾蜍有抗癌、滋补、止咳、排毒等功效,一些地区开始吹起一股吃蟾蜍的风。但蟾蜍食用不当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小时候说是村里有些老人会收拾蟾蜍,去掉内脏、皮,甚至大部分的肉,只有四肢可以食用,处理的时候也得非常小心,毒液如果不慎低落到肉上,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存在很大的危险。
现在知道怎么处理蟾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像我们这位小伙儿一样生猛想吃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说话间,脚边这位蟾蜍大爷不紧不慢,爬过一道矮墙不见了踪影,好像它也知道我们人类没胆子吃它。在这里我们也提醒大家,蟾蜍确实一身都是宝,但遇见这种野生的,又不会收拾,还是放他一条生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