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中秋丨蟾蜍月亮浙江省博物馆带你

央视新闻《文物里的中秋》将带您打卡各地博物馆透过珍藏文物乐享文化盛宴玉镜、夜光、素娥、冰轮、蟾蜍、桂魄、广寒……你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都是月亮的别号美称。等等!玉镜似乎还能理解,但是蟾蜍何来?戳视频↓↓↓让浙博这只胖嘟嘟的三足蟾蜍带你涨知识!02:35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窑青瓷蟾蜍形器出土于三国西晋时期。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各地。三国西晋时期,越窑制瓷技术发展迅速,造型和装饰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动物为装饰是最显著的特点。青瓷的整体造型是一只胖嘟嘟的三足蟾蜍。它的前肢捧着一个小钵放在嘴下,口微张作饮水状。在其腹部及肢体还刻有装饰性的纹样。这是三国时期常见的一种文房用具,后世还赋予蟾蜍蟾宫折桂、高中科举的寄愿。据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李紫真介绍,中国自古就有月亮上有蟾蜍的说法。据推测是因为月球上的月海,在古人看来很像蟾蜍腹圆体肥的形态。所以,蟾蜍成为月亮的象征,寓意团圆吉祥。中秋之时,也多以蟾蜍所代表的圆月,寄托思念故乡与亲人之情。监制|刘鑫制片人|王宇主编|李雯婷记者|张熙摄像|胡慧媚剪辑|杨青关红妍张鹤轩视觉|关红妍统筹|胡慧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hy/39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