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老话ldquo端午晒蛤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距离端午节还有5天的时间。端午节又叫做龙舟节、端阳节等,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由来,是古人对自然天象崇拜、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的结果。端午节是仲夏时节的开始,在端午节时,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因此在《易经乾卦》中关于端午节还有“飞龙在天”的说法。端午节本是上古时期人们用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但是后来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跳汨罗江自尽,在屈原投江以后,当地的百姓闻讯赶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捞救,但是却一直没有捞救到屈原的尸体,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便将江米团投入到江中,因此端午节又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节日。

说到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习俗就是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人们祭祀龙祖的一种活动方式。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先请龙和祭神,然后才是龙舟竞渡。每个地方的龙舟竞渡的传统虽然不相同,但是都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人们希望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等。端午节除了赛龙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吃粽子了。制作粽子的原材料是糯米、箬叶(或柊叶),馅料,形状多种多样,有尖角形、四角形,北方人常用的粽子馅料为大枣、红豆等,而南方则是用猪肉、咸鸭蛋黄等,因为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味道也分为了甜粽和咸粽两种。

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在过去的农村有端午节抓蛤蟆晒蛤蟆的习俗,由于端午节在芒种到夏至节气之间,所以到了端午节,天气会变得十分炎热,不过即便是天气炎热,也抵挡不了人们抓蛤蟆的心情,农民反而还会因为天气炎热而特别开心。

在民间有“蛤蟆躲端午”的说法,意思是在端午节前后,人们几乎看不到蛤蟆的身影,但是过了端午节的一段时间后,消失不见的蛤蟆就会重新变得多了起来。听村子里的老人说,之所以在端午节时我们很少能看到蛤蟆,是因为端午节前后时期的蛤蟆身上的毒性最大,古人讲究以毒攻毒,所以蛤蟆身上的毒素越多,药效也就越好,因此在端午节前后人们便会抓蛤蟆并晾晒。人们在抓住蛤蟆后,会将蛤蟆眼泡中的毒液挤出来,并拌入到面粉中搓成长条放在太阳下晾晒。或者是将一种叫做锭墨的东西塞到蛤蟆的嘴里,然后将蛤蟆挂到墙上风干后备用。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来晾晒蛤蟆,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所以才有了“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的说法。不过现在蛤蟆已经成为野生保护动物,因此蛤蟆不能随意捕捉了。

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这句俗语除了有端午节天气炎热适合晒蛤蟆的意思以外,端午前后天气炎热对农民耕作也有很多的好处。端午节前后正是农民一年之中最忙碌的“三夏”时节,农民要忙着将收获的冬小麦颗粒归仓,还要抓紧时间将夏茬玉米播种,虽然这个时间段天气太过炎热,会让人感觉到心烦气躁,但是如果此时天气过于凉爽的话,反而会对农作物的收获和生长带来影响。

端午节前后是冬小麦的最后生长阶段,此时气温较高,对小麦的成熟度有很大的帮助。当小麦收获以后,农民还要将麦粒彻底晒干以后才能归仓,所以端午节天气炎热对小麦的收获和颗粒归仓有很大的帮助。当冬小麦收获以后,农民就要抓紧时间播种夏茬玉米,夏茬玉米的生长时间比较短,一般在80-90天左右,所以夏茬玉米的播种越早,播种时的温度越高,对玉米的生长就越有好处。

端午节过后我们不仅能明显地感觉到气温在逐渐升高,降雨也会变得越加频繁起来,所以在冬小麦收获以后,农民就要抓紧时间播种夏茬玉米,一是抢占最佳的播种时机,让夏茬玉米有足够的时间来生长,二是在端午节后降雨频繁,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因为夏茬玉米在生长期间对热量的需求较多,所以端午节后天气炎热,会有利于夏茬玉米的生长,因此在端午节后天气越是炎热,农民也就越开心。

在民间之所以会有端午晒蛤蟆的传统,是因为农历的五月,还被人们称为是“五毒月”。进入到农历五月后,由于气温慢慢升高,降水越加充沛,细菌滋生和蔓延得很快,所以虫害也会十分猖獗,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招来各种疾病。五毒分别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蛤蟆,人们为了防止在农历五月被疾病缠身,除了在端午节人们有在门口挂艾草、在身上佩戴香包的习俗以外,还会抓蛤蟆晾晒,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俗语“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的意思,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炎热,很多地方已经提前进入到全年降雨最多的雨季,虽然现在已经没有端午节抓蛤蟆晒蛤蟆的习俗,但是我们也要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在细菌众多的“毒五月”被疾病侵扰。在你们那里有“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的说法吗?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说法呢?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2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