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揭秘张衡地动仪VS地震台网

身在广东的我,昨天明显的感觉房子有些摇晃,随后浏览朋友圈,才知道广西玉林发生了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2日22时55分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北纬22.18度,东经.51度)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看来我也不是后知后觉,但愿广西同胞没有人员伤亡。先看看各位同胞的反应吧:

我国古代张衡前辈曾发明过地动仪,可以监测地震,很多人很好奇,古时候的技术和现在的地震台网监测地震有什么区别?想知道这些,我们得了解他们各自监测地震的原理。

那么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原理是什么?

现代监测地震,通常是利用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纵波即P-波,primarywave),和破坏性的地震波(横波即S-波,secondarywave)之间的时间差来传递讯息,来减少伤亡和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破坏性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无破坏性波,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即刻计算出出震级、烈度、震源、等,于是预警系统利用抢先在破坏性波到达地面前10~30秒的时间差,通过自媒体,电视以及广播发出警报。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监测地震又是什么原理呢?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

地动仪的龙头和内部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球。龙头下面,八个蟾蜍蹲在地上,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说白了,古时候地震监测的技术只让人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而不知道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有多大,相比于现在技术的监测的震级、烈度、震源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没有网络上传得那么神。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22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