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然界当中的每一种生物存在都有其必要价值,而每一种生物都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比如我们寻常可见的癞蛤蟆作为食物链底端的成员,它们却可以有效地保证生态衡正常运转。
癞蛤蟆学名蟾蜍,虽然它们的外观看起来确实有一些有碍观瞻,但是蟾蜍却是一个浑身是宝的生物。癞蛤蟆褪下来的皮可以卖到一斤元钱,为什么这张皮那么贵,而为何野外连一个蟾衣都找不到呢?
癞蛤蟆是一种两栖类的动物,它和青蛙相似,但又有着最本质的区别。从外观上看它的皮肤并不如青蛙一样光滑,癞蛤蟆的皮有许多的疙瘩,而这些疙瘩当中又有很多的毒腺,在我们国家的蟾蜍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
蟾蜍是一种两栖类的动物,它不仅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而且也可以在水中生活,我们看似蟾蜍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但是蟾蜍对于环境的敏感度非常的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蟾蜍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受到危机。蟾蜍平常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是益虫,所以蟾蜍的存在是对庄稼有好处的。
在冬季,蟾蜍过冬的地方一般是在水底的淤泥里,在古书典籍当中记载了蟾蜍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生物。在中医药材当中的蟾酥的价格是非常高的,但是除此之外蟾衣的价格高的惊人。所谓蟾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蟾蜍的皮肤,它每一年蜕皮的时间是在6月份到9月份,基本上蜕皮是在晚上完成的。
蟾蜍蜕皮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长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夜深人静的夜里,一旦饥饿难耐的话,蟾蜍就会进行蜕衣裹腹,尤其是在冬季来临的时候,在没有更多食物保证的前提下,蟾蜍为了能够很好的度过冬天,通常会蜕去蟾衣,保证自己的饮食需求。
而蟾衣的价格非常的高,一斤蟾衣可以高达元人民币。
在《本草纲目》当中就已经明确的记载了蟾衣的药用价值,蟾衣具有扶正固体,有抗癌的成效。在我国古代,蟾衣具有不可多得的药用价值,它作为药引子甚至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同时蟾衣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赏析价值,在一些名贵的画作当中,如果有蟾衣加入的话,也会导致这一幅画作的身价倍增,甚至于可以高出几十倍。
在市场上一斤蟾衣可以卖到元的价格,但是一只蟾蜍的蟾衣只有0.3g左右,所以想要凑足一斤,大概需要一千多只蟾蜍。如果是一些质量比较好,形态比较完整的蟾衣的话,它的价格可以逼近每斤2万元以上,即使是品相一般的蟾衣也可以卖每斤元左右。
听到蟾衣能够卖到如此高昂的价格,相信很多人也会有期待,那么自己可以到野外去寻找蟾衣,岂不就可以发家致富了吗?其实在野外是很难看到蟾衣的踪影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影响市场行情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数量,如果蟾衣真的随处可见的话,就不会卖到每斤元左右。而且蟾蜍在蜕衣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在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一旦自己饥饿难耐的话,也会直接食用蜕下去的蟾衣。
就算非常侥幸,有一部分蟾衣没有被吃干净,而是留在了原地,但是经历了风吹日晒之后,蟾衣也很难被保持完整,于是在自然界当中很难被发现。而且有的时候蟾蜍蜕衣的时候会在水中进行的,因此蟾衣即使没有被吃掉,在水中浸泡多时也会彻底融化消失。
总结:既然大家已经看到了蟾衣的价值,于是有一些人就萌生出了可以大批量饲养蟾蜍,并且通过搜集退下来的蟾衣来发家致富,关于这一点也是很难实现的。首先蟾蜍看似生命力很顽强,但实际上它们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很高,所以真正能够完成蟾蜍饲养并且顺利等到它们蜕衣是很难的。
就算能够实现人工养殖,但是养殖蟾蜍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也需要很大的启动资金。由于蟾蜍浑身都是宝,所以根本不必要担心销售不出去,但是在饲养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未知风险,所以还有可能血本无归。
在大家看到了蟾蜍能够产生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之后,所以很多人开始在野外抓捕蟾蜍,其实这违背了生态平衡定律,当蟾蜍被过度抓捕杀,也就打破了当地食物链的平衡,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