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形态怪异的野生植物,比如金线莲、独脚金这两种植物,它们的株型是在是太小了,常常在村镇上的阴湿位置分布,植株的高度也仅仅在10公分以下,非常不起眼,过往有花友看到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并不认识,然后就把它们给踩踏了,这就相当可惜,它们是有价值的药草,值得我们保护。
本期我们也来介绍另外一种在村镇十分常见的药草,许多村民给这种它取了一个俗称,叫做“祛痰草”,植株的株型和许多野草一样低矮,十分不起眼,花友们下次遇到祛痰草的时候要当心,不要踩踏到它,如今的祛痰草可是越来越值钱了,当然了,它依旧有多种用途,以下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祛痰草。
所谓的“祛痰草”,大名叫做:蟾蜍草虽然蟾蜍草的株型很小,但是它在民间的俗称却很多,比如我们在外面就可以听到人们叫它野猪菜、天明精、麻麻草、青蛙草、落地红、凤眼草、野卜荷、赖师草、隔冬青等,这些俗称听起来还挺有趣的,不过还有很多还有会叫它“荔枝草”,这是因为它的叶片发皱,就跟荔枝果子的果皮形状一样,所以才有了荔枝草这个称呼。
不过在我们村镇里,许多老一辈的人就直接叫它祛痰草或者蟾蜍草,而我更加习惯叫它蟾蜍草。
蟾蜍草有什么特征呢?蟾蜍草是很典型的二年生植物,也是草本植物的一种,它的高度通常有18厘米,过往我也见过50厘米的蟾蜍草,但是这种高度的蟾蜍草相对较少,不知道你看到蟾蜍草的时候,它都多高呢?另外,这样的植物叶片很有特点,许多花友都是通过它的叶片才辨认出来这种植物的,这些叶片发皱厉害,也可以用皱折来形容,它的边缘还有圆齿。
另外,蟾蜍草也有长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片,你觉得它的这些叶片有观赏价值吗?我觉得观赏价值很低,但是若把蟾蜍草直接养护在花盆里,那就会变得很好看了,同时,蟾蜍草在花期是能够冒出来一些淡紫色或者蓝紫色的花朵。
关于蟾蜍草的生长环境这是一种可以在村镇上生长的植物,也可以在农地里、山脚下、干燥的石缝边或者溪边生长,不过有时候它在河岸上就有很多了,植株总体还是比较喜欢湿润的状态。一到了蟾蜍草的生长季节,村民们就会准备一个小箩筐或者准备一个小袋子,然后去山上采摘一些蟾蜍草回家备用。
有的人将蟾蜍草采摘回来后会直接种在花盆里或者自家的菜地里养护,没过多久,蟾蜍草就繁殖出来一片,这样下次就不需要再去山上采摘了。
如今是珍贵货!在《药物图考》里就提到了把蟾蜍草制成药材后,具有:“治湿热风疹,阴痒、肾囊风,消肿利水等特点”,而在《生草药性备要》则是描述到:“治跌打伤,去瘀,洗痔疮”。所以这样的蟾蜍草经过非常专业的处理后,是可以制成“中药材”的,之后经过合理的利用,就能有药用价值了。
也正因为如此,蟾蜍草在村镇里生长的时候,年年被采挖走,如今是珍贵货。但是我们也不能随意使用它,因为没有加工处理,它多少也是有毒性的,乱使用会给自己带来风险。
关于俗称“祛痰草”,其实就是蟾蜍草,就介绍到这里了,花友们还认识蟾蜍草吗?您知道它的价值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