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zx/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在清镇市有个木雕非遗基地,基地负责人是一位青年雕刻艺术家,在从艺22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就喜欢山上的“朽木疙瘩”,将其化腐朽为神奇。在他“苦行僧”般的创作历程中,成就了不少力作。冯光超在创作中这位艺术“苦行僧”名叫冯光超,年出生于贵州清镇,现在清镇市巢凤社区扁坡村木雕非遗基地从事木雕创作,是一位职业木雕艺术家。近日,记者在扁坡村董家田丫头山光超木雕非遗基地看到,创作室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朽木疙瘩”,一共有数百个。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刚从山上运来的原木疙瘩,冯光超正拿着工具聚精会神地创作。一个个外观看似腐朽不堪的木疙瘩,经他在手中一番“倒腾”后,就变成了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根雕艺术品。作品《祖国颂——我爱你中国》据冯光超介绍,他虽年龄不大,但从艺经历却很不寻常。年7月,他从贵州有机化工厂子弟学校高中毕业。年9月,他远行到世界石雕之乡福建,师从福建民间石雕艺术家王志忠,开始学习雕刻技艺。此后,他一直在泉州惠安崇武,跟从名师从事石雕、木雕、影雕技艺长达11年之久。冯光超和他的作品经过多年的打拼和潜心研习雕刻技艺,小有成就的冯光超想到了回乡创业。年,冯光超在家乡清镇市创立了光超雕刻工作室,他一边创作创业,一边师从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贵州工艺美术大师杨正坤继续深造雕刻技艺,取各名家之长于一身。为弘扬木雕艺术,让木雕技艺深入乡村、社区,冯光超于年发起组建清镇市董家田工艺爱心利民会,组织群众一起整治乡村环境,修缮乡道,帮扶低收入户等。同时,向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宣传木雕艺术,发展木雕艺术,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木雕艺术、接触木雕艺术,举办木雕体验活动等,激发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爱上木雕技艺,发现优秀苗子,培养更多有潜质的孩子走上木雕创作之路。回到清镇市创业多年,冯光超了解到市内有不少木雕从业者,他们都是优秀的艺术家,但是市里却没有这一行业的组织。年8月,冯光超发起创办清镇市木雕艺术协会。年3月,木雕艺术协会更名为清镇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并得到市文联、市委宣传部肯定,并下发红头文件认可。冯光超获得的证书在扶持青少年一代从事木雕技艺的过程中,冯光超可谓不遗余力,经常组织青少年参加木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活动辐射到清镇、贵阳、六盘水等地,深爱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年6月,清镇红枫一小还特聘他为木雕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木雕技艺培训,并通过校方组织木雕大赛,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木雕苗子。多年来,冯光超还携手多家爱心企业一起,组织清镇市木雕艺术协会成员参与,对清镇犁倭周家桥小学、犁倭小学等进行爱心捐助,捐助金额高达16万元。创业有了初步成就,行业协会也尘埃落定,冯光超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想积淀一下自己,提高一下自己,充实一下自己。年一年中,他不断外出“充电”,曾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系列高级研修班、第二届“丝路行”游学高级研修班、福建莆田中国工艺美术创新发展培训及工艺美术高峰论谈等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冯光超作品冯光超的木雕作品,创意独到,立意精巧,通俗易懂,很接地气,构成元素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他的一件木雕作品《荷塘之歌》,作品上就是一株荷花,两只蟾蜍,体现了仲夏傍晚的乡愁浓意。另一件《和谐》作品,正面是螃蟹和荷花的结合,寓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只有和谐相处、互敬互爱,才会幸福美好。潜心创作这么多年,冯光超在木雕艺术上开始崭露头角。年,他创作的作品《和谐》,在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全国“万清堂”杯全国木雕创作大赛上荣获优秀奖;年,他的作品《黔中古韵》,在中国莆田全国“艺鼎杯”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获优秀奖;年,他的作品《花好月圆》,在深圳“观澜杯”全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受到媒体追捧;年,在第二届中国山西大同全国现场创作大赛中,其作品《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获大赛银奖;年,在中国琛圳“观澜杯”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其作品《祖国颂——我爱你中国》获大赛三等奖,并荣获龙华区技术能手称号。冯光超作品通过冯光超和木雕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如今木雕已经列入清镇市非遗名录,他也成为清镇市木雕非遗传承人。年8月,他创办了自己的清镇市木雕非遗传承基地,为木雕艺人、爱好者创建了一个“家”。冯光超现任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闽侯县雕刻研究会会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镇市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贾华编辑肖阳编审李中迪杨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