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中秋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就是吃着月饼赏着月,再讲讲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似乎这就是最美丽的节日象征。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传说远古时期,天上突然冒出了十个太阳,至于这十个太阳是怎么出现的,依现在来讲,估计是那个小朋友种的太阳开花结果了,他的愿望是达成了,可是并不美丽,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开裂,寸草不生,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纷纷祈求神灵保佑,消灭掉多出的太阳,但是天庭也没人有这个能力。
这时出现了一个大力士名叫后羿,他意外获得一把神弓,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马力,拉满神功,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凡间才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勃勃。
而昆仑山的西王母本就慈悲,眼见他救百姓于水火,当即赏了他一枚仙丹,据说凡人吃了可以成仙。可是后羿家有位美丽动人的妻子嫦娥,他舍不得离开他的妻子,不但没服下仙丹反而还把仙丹交给他的妻子代为保管。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再美的容颜也会变老,嫦娥担心自己年老色衰,就背着后羿偷偷吃下了仙丹,以为可以青春永驻,没成想,刚服下仙丹嫦娥就直奔月亮而去。任凭后羿哭得再伤心,也于事无补了。
美丽动人的嫦娥竟是蛤蟆精?
众所周知,嫦娥奔月成了仙女,但你应该也听说过蟾宫折桂的说法吧。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在攀折桂枝,但是只有嫦娥奔向了月亮,上面就出现了蟾蜍,据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著的《灵宪》记载,其实她是变成了一只丑陋的蟾蜍,被称之为“月精”。当然张衡也不是信手拈来,这种说法来自于更早的先秦传说,至于先秦人为什么要讲美丽动人的嫦娥在成仙后没有成为仙女而是成了癞蛤蟆,大概是想借此讽刺背叛丈夫的女人,有得必有失呀,你不能做了坏事还有个美满的结局。
而蟾蜍给人的印象总是夹杂着丑陋,不信你看民间关于蟾蜍的俗语多数都带着贬义,譬如“癞蛤蟆夺一下跳一下“,最耳熟能详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等,或因颜值,或因毒液,癞蛤蟆始终是不受大众待见的,现在知道了月亮上望着你的不是美艳动人的嫦娥仙子,而是冷眼旁观的蛤蟆精,你有没有惊出一身冷汗…
知道了嫦娥变成了蛤蟆精,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把月亮跟蟾蜍联系在一块儿呢?东汉的《诗推度灾》也有解释:“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萌。”由此可见,拿蟾蜍来代指月亮,大概是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这一现象延生出来的丰富的想象。
但也就是在汉朝,人们赋予了嫦娥、蟾蜍新的传说,毕竟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日子,人们还是乐于欣赏美丽的事物,于是嫦娥仙子,可爱的玉兔形象反而深得人心,毕竟誰也不想把赏月说成了赏蛤蟆,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美好的事物上!
传说寄托的依旧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其实许多的远古传说,经过历朝历代的人一代代传下来,时间追溯得太远,就会传出不一样的版本出来,不过归根结底,多数的传说都会往积极美丽的方向去发展,因为它折射出的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真与假也只能是笑谈,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还是开心的吃喝玩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