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琵琶独奏曲
《龙船》
文:林石城
《乐器》年01期
节选
▲
“海曲乡韵——传承发扬浦东派琵琶演奏会”
独奏:武汉音乐学院周红教授
年12月上海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我国自秦汉以来,已有琵琶。至两晋南北朝,又流传有曲项梨形音箱的琵琶,并于唐代盛行一时。
宋、元、明、清期间,则在保存、继承的基础上,稍有创见。
在长时期的流传中,既有着一些关于琵琶历史方面的故事,也积累了一些文套、武套、大曲等传统独奏乐曲。
但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统治下,琵琶的流传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发展缓慢,尤其几经战乱,乐谱及资料一再遭到毁灭与失散,使这件富有表现力的乐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府的重视之下,乐器得到改进,各音乐学院开设了琵琶专业课,各文艺团体也常有琵琶独奏的节目,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得到了新生;学习琵琶的人数空前之多,各乐器厂生产的琵琶经常供不应求,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壹
音乐来自生活
《龙船》是首民间琵琶独奏大曲。它由几首民间小调与锣鼓点组成。由于它的内容通俗易懂,也富有一定表现力与艺术性,也成为妇孺皆知、雅俗共赏、非常受欢迎的乐曲。音乐来自生活,《龙船》的产生,还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有关。
屈原,名平,别号灵均,博闻强记,明于治乱。楚怀王重其才,任为三闾大夫。奸臣靳尚等谮而疏之。屈原忧国愁思而作《离骚》,后被谪居江南,作《渔父吟》等以见志,沉汨罗江而死(湖南省湘阴县北有“屈潭”,即屈原自沉之处)。
当地居民曾敲锣打鼓寻找屈原,后知屈原自己沉于汨罗江中,又纷纷把粽子投于水中。这个过程,形成了后来在端午节竞赛龙船、包粽子等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以至于今。清代琵琶家陈子敬就曾据此而编写了琵琶独奏曲《龙船》,以作纪念。
貳
改编背后的故事
在琵琶上演奏《龙船》,要以浦东派琵琶名家陈子敬为首创。
陈子敬,字宗礼,号希夷,生于清道光16年,于光绪17年病逝,享年54岁。上海浦东人氏,擅弹琵琶,技艺惊人,常受聘在沪上担任琵琶擂主,无有敌手。清醇亲王礼聘其到北京教授琵琶,封三品冠带;由京回沪时,又赐予“天下第一琵琶”封号。后来浦东琵琶的几代嫡派传人,都是陈子敬的徒子徒孙。陈子敬不但在《龙船》一曲中,用琵琶奏出了锣鼓音响,还在描绘人们欢度灯节的《灯月交辉》中也配用了锣鼓点。陈子敬的学生如倪青泉、曹静楼、戚竹君、张步蟾等,都以擅奏《龙船》而曾著称一时。
陈子敬和他的学生们虽然都曾以擅奏《龙船》见称,由于当时传授琵琶演技,大都口传身授,没有留下曲谱。我曾多方寻找,均无所获。
但是我从陈子敬的儿子陈文甫(当时他已近90岁,而我只20余岁)、曹静楼的遗孀以及周浦胡簋铭、新场周莲甫等那里了解到有关琵琶曲《龙船》的演奏手法和结构形式,后两位还在琵琶上作了示范。
原来在琵琶上演奏《龙船》,先是一段锣鼓,再是一段民间小调或一段乐曲,用来表现一条龙船上的演唱情景。这样一段锣鼓一段乐曲、再一段锣鼓一段乐曲地连续演奏,表示一条又一条龙船在航来驶去,并在不断地表演着。
乐曲与锣鼓结合得越多,表示龙船的条数也越多。当然,每段乐曲与每段锣鼓都可自由选用,但不能相同。每次演奏,可演奏三条龙船,或四条、五条龙船,也有演奏至十余条龙船的。
据此,我就编写了琵琶独奏曲《龙船》。在编写过程中,曾一再演奏给前辈父老以及琵琶家们听,问他们像不像过去曾听到过的《龙船》?经一再修改,最后又加了《起闹》、《竞赛》、《归返》三段,成为现在的《龙船》曲谱。
叁
作品分析
这首琵琶曲《龙船》的结构是:
起闹+锣鼓甲+争歌甲+锣鼓乙+争歌乙
(引子)(第一条龙船)(第二条龙船)
+锣鼓丙+争歌丙+竞赛+归返
(第三条龙船)(尾声)
《起闹》段是本曲的引子,描绘在岸上的大锣大鼓声中,揭开了序幕。它是用双弹双挑中老弦的同度音作鼓声,重扫或重弹空缠弦作锣声。
第一条龙船(甲)上演奏的锣鼓段,是“闹场”中的一部分。它们包含有“长槌”与“七花”等。
第二条龙船(乙)上演奏的锣鼓段是京剧锣鼓中的片段。如果听一下这段演奏录音的话,可以清晰地听到“匡、切、代、切,匡、切、代、切,代切代代匡,代切一代匡,伯切代匡”的锣鼓点来。
第三条龙船(丙)上演奏的锣鼓段,是用了民间锣鼓中的片段。这段锣鼓是在品位第三把运用子中弦相绞的指法,使锣鼓的音色与前两条的有所区别。
第一条龙船上的争歌,用了民歌《无锡景》,是D宫调式。配用“分摭”与“夹弹”两条弦等指法后,发出了既秀丽优美,又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
第二条龙船上的争歌,用了民歌《青阳调》(有称《五更调》),是E羽调式。配用了“夹扫”指法后,在快速的演奏中,发出了高亢与热烈的乐声。
在第一、二条龙船争歌声的尾末,都紧接运用左手“虚按”四条弦,右手作“挂”“临”的指法,在按音位的上下移动以及音量时强时弱的演奏中,描摹龙船的划水之声。
第三条龙船上的争歌,用了民歌《人告师》,是A宫调式。前一半配用了“长轮带挑”指法,在中速进行中,情绪较为优雅而欢快;后一半配用了浦东派的“夹扫”指法,在速度逐步加快中,使曲情趋于热烈而紧张。
为了使乐曲有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又是符合于龙船竞赛时的情节与内容),也为了使乐曲结束得较为完整,所以加了《竞赛》与《归返》两段。《竞赛》段中,通过岸上观众们的忘形欢呼声、号筒声、锣鼓声等等,反映着龙船竞赛已趋白热化。《归返》一段是描述人们在兴高采烈之余,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家,同时也叙述了龙船在间断的锣鼓声巾返棹归航。
除了上面介绍的琵琶曲《龙船》之外,还有另外两首《龙船》的演奏谱。这三首《龙船》,都源出于浦东派琵琶名家陈子敬。一首是陈子敬授给张步蟾,又由张步蟾传给儿子张少蟾与孙子张正秋的。50年代张正秋从我学习琵琶时,曾为其记写演奏谱。另一首是阿炳的《龙船》,是他在无锡观前街蓬莱书场听了张少蟾,张正秋演出后编写的,50年代由曹安和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
这三首《龙船》所用的锣鼓点与曲调音虽不同,但它们结构都是一段锣鼓一段乐曲,又一段锣鼓一段乐曲地连续进行,表现着每条龙船上各不相同的演出内容。
(完)
周红,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弹拨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武汉地区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周红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牛春来先生学习琵琶。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师从琵琶教育家牛春来副教授。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比赛(南方片)”获演奏奖,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并成功举办了毕业独奏音乐会。
年由学院派往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两年,师从中国琵琶泰斗林石城教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浦东派琵琶的演奏技术及演奏风格,得到了林石城先生的悉心指教,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传统乐曲,学成返校后成功举办了琵琶独奏汇报音乐会。
在艺术实践方面,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各种重要演出。曾应邀出访法国、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武汉琴台音乐厅等地进行独奏演出活动。
演出录制了《月儿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彝族舞曲》、《草原小姐妹》协奏曲、《龙船》、《春江花月夜》、《改进操》、《台湾风情》、《梦入江南》等经典琵琶独奏及重奏作品。
年应邀在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曲之魂——纪念林石城浦东派琵琶音乐会”上独奏演出。年8月应邀在“十面埋伏——中国浦东派琵琶音乐会”上独奏演出。年2月应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纪念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作《保存、继承、发展——回忆林石城先生的治学思想》的主题发言。此篇文章收录到《追忆集——纪念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文集中。年12月应邀在“海曲乡韵——传承发扬浦东派琵琶演奏会”上独奏演出及座谈发言。年8月应邀在第二届“敦煌杯”全国青少年琵琶大赛开幕式的“敦煌国乐当代琵琶名家音乐会”上独奏演出。年8月应邀在第二届“辽源杯”全国琵琶演奏大赛开幕式的“丝路弦歌——名家名曲音乐会”上独奏演出。年—年连续三年参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老师武汉琵琶夏令营,与吴玉霞老师共同辅导百余名琴童,并带领所有琴童参与音乐会开场演出。此外多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聘为“天华杯”、“文华奖”、“敦煌杯”、“辽源杯”等国家级比赛评委。
在教学方面,从事琵琶教育工作35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所教学生毕业后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艺术院校任教、在文艺团体中担任骨干力量。多名学生在全国性及地区性比赛中获奖。因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由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授予的“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以及武汉音乐学院颁发的“专业比赛指导教师奖”。
在教学科研方面,年和年分别在湖北省教委青年科研发展项目《中国乐器演奏技法与风格研究》和湖北省科研项目《编钟古乐创作与演奏技法研究》两个课题组中担任编纂工作,是课题组主要成员。年主持并完成了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弹拨乐重奏、合奏艺术实践与合作》,成功完成了两场弹拨乐重奏合奏音乐会——《梦入江南》和《静默的诗》。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撰写出版了《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琵琶轮指速率谈》、《琵琶左手技法及其应用》、《论琵琶曲中的模拟音效——兼谈左、右手技法运用》、《从美学视角看琵琶艺术里的“自然美”》、《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琵琶知识问与答》、《琵琶传统民间乐曲精选》、《琵琶初级教程》、《湖北省琵琶考级教程》等多部(篇)专著、教材及论文。其中《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论琵琶曲中的模拟音效——兼谈左、右手技法运用》分别在年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课题评选”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年在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科研成果省级课题”比赛中,《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再获一等奖。录制出版了个人琵琶独奏专辑《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
在演奏方面,经过长期的摸索积累,结合自己扎实的基本功,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其演奏严谨规范,音色圆润饱满,注重刚柔并济,形成了自己独特大气的演奏风格。
E
N
D
编辑/刘青王雪静
小荷琵琶
这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