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阁下是什么品种的癞蛤蟆

原创龙慕秀山海异语

,从过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差不多持续封闭了数月,也使得抖音,快手等软件也更加大火,毕竟在家无聊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在各个评论区被演绎成“请问阁下是什么品种的癞蛤蟆”,“阿姨,您摸摸我这身蛤蟆皮适不适合你的要求”,“阁下真是长得丑想得美啊”等各种版本,令人忍俊不禁。

另外,过年那会儿出入小区也流行着所谓暗号,最出名的也莫过于“有朋自远方来,必诛之”和“有朋自远方来,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两句了。而后面这句,正是清代沈复《童趣》中关于癞蛤蟆的描写。

当然,作为在农村生活过的80,90后来说,小时候肯定是干过和沈复差不多的事情,毕竟,癞蛤蟆的模样确实不受人待见,本身还有毒性。不过在古人眼中,癞蛤蟆也可以是另外一种模样,民间传说中的刘海戏金蟾就是一只三足金色大蟾蜍,算是癞蛤蟆中的稀有品种,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街跑”。

而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也记载了一个和蛤蟆有关的小故事,读起来十分可爱。

更多古今异闻,尽在《山海异语》!

在长安的宣平坊,有位官员夜里回家,路上恰好从一条弯曲的小巷中路过。这时候,巷中正有一位戴着大帽子的卖油郎,驱赶着一头驮着油桶的小毛驴慢悠悠地赶路,却是不避不让,似乎对官员一行视而未见。

于是,在前开路的士卒大怒,直接走过去推了卖油郎一下,想把他赶到一边。结果意外发生了,众目睽睽之下,卖油郎的脑袋竟然随着士卒这一推掉了下来,而无头的身体则是飞快地跑进了旁边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面。

这时候,官员一行都觉得事有蹊跷,就都跟了上去,一直看到卖油郎突然隐没于宅院边的大槐树下。于是,官员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宅院的主人,征得主人同意后就开始挖开大槐树下卖油郎隐没的地方。

挖开数尺之后,发现大槐树的树根都已经枯萎了,下面正有一只大癞蛤蟆在瑟瑟发抖,身边还夹着两个铜笔帽,里面装满了槐树的汁液。在旁边,还有一个超级大白蘑菇,只是蘑菇盖已经掉落在一边。

看到这幅情景,官员略微一想,便明白过来:原来那只大白蘑菇就是戴大帽子的卖油郎,刚刚蘑菇盖被士卒给推了下来,而癞蛤蟆就是毛驴,笔帽就是油桶,卖的油则是槐树汁液。

这怪事儿被发现之后,宣平坊中的人都相互传闻。原来这卖油郎已经营业一个多月了,坊中的百姓都奇怪他的油价格既便宜质量又好,大都争相购买,等这事儿传开之后,吃过这油的人都得了上吐下泻的毛病。

脑洞大开:没想到唐朝时,长安城中小妖怪都这么遵纪守法自食其力了。仔细想想,一个大白蘑菇骑着一只癞蛤蟆,扛着两个笔帽,四处溜达着卖油,是不是很可爱?

不过也应了那句话“长安居,大不易”,不仅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也要靠租聘房屋来过日子,就连长安城中的小妖怪也要以日常卖油来维持生计,莫非是长安城的土地公公来收税收房租了?

由此可见,无论古今,生活在一线城市中,都是压力山大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p/19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