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移山故事明锣移山阅读推荐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介绍

艾诺·洛贝尔: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及画家,是当代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有温情,还有着引人深思的哲学观点,他的作品,每一篇都可以作为儿童哲学的教材。代表作品有我们熟知的《青蛙和蟾蜍》《好朋友》等。

故事介绍

《明锣移山》明锣和妻子住在大山山脚下的一间房子里,他们喜欢这间房子,但是,不喜欢这座大山。山上的石头滚下来,砸坏了他们的房子。出太阳的日子,房子也不暖和,因为大山遮住阳光,花朵和蔬菜又瘦小又稀疏。明锣的妻子命令他,必须把山搬走。于是妻子让明锣去请教一位有智慧的长者,该如何把山移走。智者让明锣和妻子砍下最高最粗的树,用树干去撞山,他没有成功;智者又让他们拿出锅碗瓢盆敲打,把山吓跑,他也没有成功;接着智者让他们做一堆蛋糕和面包,给住在山顶的山神,他还是没有成功;最后,智者告诉明锣把房子拆成一根跟的木头,把这些木头搭成捆儿,提在手上,顶在头上,面向大山跳移山。于是明锣和妻子,一步一步向后迈开舞步。最后他们在山的远处搭起了房子,幸福的生活。

以哲学视角感受智慧魅力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引导学生以哲学的视角进行有效阅读是培养学生哲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我校不断地对培养小学生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当我看到《明锣移山》这本书时,惊喜的发现它对于哲学方面的思考颇为深刻。

《明锣移山》这本书是艾诺.洛贝尔在听说我国古典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进行创作的。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接近,但同时也流露出不同的文化理念。《明锣移山》的画风具有中国特色,但同时也有所区别。屋顶的形状,人物的服饰,祭奠山神的食物等等,都是西方国家所特有的。幽默风趣的故事,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出色的图画使得这本书一改哲学性故事枯燥无味的风格,变得妙趣横生。

《明锣移山》注重的是一种遇事解决方式和态度的表达,以一种看似“愚蠢”实则“智慧”的方式说明困难是可以被人类的智慧所有效解决的,这是一种“处事力”的有效学习。当大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明锣与妻子寻求解决办法。但面对庞大的大山,他们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寻求聪明人的帮助。面对聪明人一次又一次看似愚蠢,匪夷所思的办法,他们没有丝毫怀疑而是满怀信心不断尝试。反复的尝试,反复的失败,他们也没丝毫抱怨。不停的反复不正是他们虔诚的完美诠释吗?同时,这也是明锣豁达态度的呈现表达,在困难面前利用豁达的态度积极解决,“跳着舞往后退”,虽然是一步一步的后退,但是却完成了移山这一初衷,以退为进。当画面定格在明锣与妻子遥望着远处的大山,露出幸福的微笑之时,我们就知道,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解决态度和变通的解决方法是打败困难最有力的武器。

明锣能够成功的将大山“移走”还体现在他解决问题时懂得变通。在听取聪明人的话,采用各种方法,无果后,明锣选择了带上妻子和家当跳“移山舞”的办法远离大山,另建家园。故事的结尾,明锣与妻子似乎有种自欺欺人的愚蠢,但实际上他们“愚蠢”的背后隐藏着人生智慧,那就是——懂得变通。

当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面对过一座座无法移动的大山呢?与其我们选择以卵击石,不如选择另辟蹊径,正如伊尔沙.斯琪培尔莉所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明锣移山》《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主要讲了“愚公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在山的正对面居住的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愚公决定要移去这两座山。邻居智叟说不能完成,嘲笑愚公顽固愚蠢,愚公说:’我移不完还有我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的移。’最终,愚公的举动感动天帝,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的故事。

正如我们所知,《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之所以被大家称为“愚公”,实则是以行为上的“愚”来映衬精神上的“不愚”。他敢想他人不敢想,敢做他人不敢做。带着子孙后代一点一点地刨山挖土。挖到“山神”害怕,“天神”感动,最终把山移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定胜天毅力与魄力。

主题方面

两者同为移山的故事,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明锣与愚公面临同样的困难,有着同样的恒心与毅力。但《明锣移山》还让我们明白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之时,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而《愚公移山》则令我们惊叹于当愚公面临重重阻挠,他依然能够坚守初心,持之以恒。

写法方面

《明锣移山》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叙述故事,运用反复的写法描写明锣想尽办法移山的过程。《愚公移山》则是我国传统经典故事,语言简洁精炼,运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烘托出愚公的形象。

图画方面

《明锣移山》通过色彩以及配图的搭配,明亮的色调让画风更加富有活力。《愚公移山》则以深色调为主古色古香,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劳动人民在改变自然的艰难过程。前者图画中更多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而后者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方面

在两本书中有一个共同的角色,那就是“智慧”的代表——《明锣移山》中的聪明人和《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明锣一次又一次地寻求聪明人的帮助,聪明人想尽各种移山的办法帮助明锣,尽管这些方法看似可笑,但直接描写出明锣的坚持不懈。《愚公移山》中的智叟,自以为十分聪明,他曾嘲笑愚公,认为愚公的做法十分可笑,然而听过愚公的回答,他便无话可说。通过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愚公能够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二者虽为同一角色,但所起的作用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懂得变通,乐观豁达的明锣;或是坚定执着,锲而不舍的愚公,二者殊途同归,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而这缕光就是——大智若愚。这是智慧最高级别的诠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p/32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