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爬圈的跨界大师LStejnegeri

文:蒋珂锤锤博物工作室斜鳞蛇属Pseudoxenodon的拉丁名是由词头“pseudo”和词尾“xenodon”构成。前者的意思是“伪,假”,后者是指美洲分布的“异齿蛇属”,连起来就是“伪异齿蛇”。因为在斜鳞蛇属被发表以前,这类物种被放在异齿蛇属Xenodon里,直到年由G.A.Boulenger建立斜鳞蛇属。既然斜鳞蛇曾被当作异齿蛇,所以命名人干脆就把斜鳞蛇属命名为“假的异齿蛇”啦。异齿蛇属的拉丁名也由两个部分构成,词头“xen”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不同的,有差异的”,而词尾“odon”则是“牙齿”,连起来就是“不同的牙齿”,是形容这类蛇的牙齿有大小的分化。作为“伪异齿蛇”的斜鳞蛇,牙齿也是这样,其上颌最后几枚牙齿明显扩大,尤其是最后一枚,像匕首一样,便于在吞食蛙类的时候将蛙肚子扎破,防止它们鼓气而吞不下去。纹尾斜鳞蛇Pseudoxenodonstejnegeri是美国学者ThomasBarbour于以另一位著名学者LeonhardStejneger的姓氏命名的。另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stejnegeri、史氏蟾蜍Bufostejnegeri也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史氏蟾蜍

静耸云天起摄福建竹叶青

B0uRen锤锤摄L.Stejneger(~)是一位成功的跨界学者。他于年10月30日出生于挪威,他早期对鸟类很感兴趣,但选择了在柏林学医。为了能帮助其父亲的贸易生意,不久后,Stejneger转行学法律,并于年大学毕业。可惜他家的生意于年不幸破产,这反而成就了他的学术事业。十几岁起,Stejneger就开始了鸟类学研究,到年,Stejneger已经发表了22篇鸟类学的论文,而此时他还做着警察工作。随后,Stejneger移民到美国,在史密斯研究所做鸟类学助理。~年,他到阿拉斯加和邻近的西伯利亚地区考察,后来陆续发表了关于鸟类和海狗研究的一些重要论文,他也对这一地区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在此考察,直到70岁。年出版《日本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学》封面年重印《日本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封面和封底年,Stejneger就职美国国家博物馆两栖爬行动物部主任。此时他已37岁,在鸟类学领域里已极负盛名,却进入了全新的学术领域,猝不及防的开启跨界之旅。牛人终究是牛人,Stejneger很快就进入角色,次年,他就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爬行类的论文,此后他发表了很多两栖爬行动物的新属和新种,主要是北美地区,但也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和中南美洲。他曾到过南美和日本。先后出版了《北美洲毒蛇()》和《波多黎各两栖爬行动物学()》等专著,尤其是年出版《日本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学》,涉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部分物种,此书影响力较大,后来于年被重印。年,Stejneger升任国家博物馆生物部主任。年,Stejneger与Barbour合作编辑了第一版《北美洲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后来被持续更新。两栖爬行动物史学家鹰岩(KraigAdler)教授曾评价,Stejneger的前瞻性工作为后来的北美两爬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内容Stejneger很高产,他一生发表了篇论文,其中关于鸟类的有篇,两栖爬行类篇,其余的是其它类群。其中Stejneger也发表了我国的一些两栖爬行类新种,如著名的横斑锦蛇。Stejneger于年发表横斑锦蛇的论文Stejneger于年整理出版了保存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名录Stejneger的研究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史上具有革命性地位,他强调在描述物种时要尽可能详细,要有鉴别特征,也要明确指定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这些意见现在已经被写入《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而Stejneger本人,也于年成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委员会”成员。发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部分论文年,70岁的Stejneger已到退休年龄,但由于其杰出的科学贡献,仍被要求继续工作。他于年6月30日获到了由美国胡佛总统签署的“免于退休”的总统令,因此得以终身进行研究工作,直到年2月28日在华盛顿逝世,享年92岁。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奠基人刘承钊先生,年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曾拜访过Stejneger,并获赠一些资料。部分资料如今保存在我这里,这些资料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热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p/35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