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三不空,来年不受穷”,中秋节来了,指哪3不空?“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今年的公历9月29日迎来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又名祭月节、月光诞、仲秋节、秋夕、团圆节等。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古人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是说,农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节。在民间,人们常常以赠送月饼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寓意着团圆和团聚。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在民间有“中秋三不空,来年不受穷”的说法。明天中秋节了,3不空都是指什么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一、中秋节“月不空”“月不空”指的是能够看到月亮。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而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但是,秋分这天虽然是昼夜平分,秋季平分,但由于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要祭拜月亮,要赏月,要游玩。如果,这天看不到月亮,那得多扫兴。在司空图写的《中秋》中记载:“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意思是说,中秋节这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所以,在古人看来,中秋节这天能够看到月亮是吉祥的象征。另外,在过去民间也有“中秋云遮月,来岁雨雪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中秋阴一冬暗,晴一冬明”,“中秋阴干年多雨,冬至阴湿雪花飞”,“中秋有月,来岁必有秋”,“中秋月圆夜,落雨白头夜”等民谚。古人认为中秋节这天阴天下雨,到了冬天雨雪也会很多,如果,是一轮圆月的话,来年粮食会获得丰收。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最好能够看到月亮。二、中秋节“人不空”中秋节“人不空”的意思是说,在中秋节期间,各家各户的人们都要尽量留在家中,陪伴家人,最好不要离家外出。毕竟,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大家都在家里陪伴家人。这个习俗主要是强调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因为在传统观念中,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自然“人不能空”,即家人要聚集在一起,再往深一点讲即一家人要团结起来。如果中秋节时家中冷冷清清,缺乏欢声笑语,这往往反映出这个家庭内部的不团结。即使家人声称因为工作繁忙或时间紧张而无法团聚,这只是一个借口。事实上,这也暴露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观念淡泊或者存在矛盾。正如老话所说,“家和万事兴”,一个没有和睦气氛的家庭必然会逐渐衰败。三、中秋节“桌不空”在《北京岁华记》中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是说,中秋节这天夜晚,首先,人们会放置“月宫符象”,这是一种象征月亮的符号,上面站立着一个人。接着,人们会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并在月饼上绘制月亮和蟾蜍的图案。最后,男女都会进行严肃的礼拜仪式,烧香并祈祷,然后在清晨时焚烧这些物品。所以,中秋节这天最好“桌不空”,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味佳肴,聊聊天,打打牌,也是一种传递温馨和幸福情感的方式。总之,民谚中说的“三不空”,分别是月不空、人不空、桌不空。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祝愿大家左右逢源,广接财源,八方合缘,福禄寿喜财通通都到家里来!#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和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