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粽,记得吃五黄,避五虫,这些习

6月初始,端午将至;一转眼,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少不了的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这可以说是南北方最为常见的端午习俗了。

端午食粽缘由

挂艾草的原因前边文章已经详细说明了,那么端午为何吃粽子呢?

多数人可能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五月五投江,为保其躯体不受鱼虾侵害,人们在河中撒入竹筒米饭,因此有了竹筒粽子一说。后来,人们担心祭祀的竹筒米饭被河中蛟龙偷走,于是找到了蛟龙最怕的两种东西,就是苇叶或者艾叶、以及五色丝绳,然后就有了现在的“粽子”。取自纪念屈原,驱赶蛟龙之意。

当然,对于农民而言,端午食粽更多的是因为农忙。每年端午之时,人们多忙于种田插秧,无暇吃午饭,而且田地离家距离远,为了节省时间都会在地头吃午饭,于是苇叶包饭就出来了,有条件的家庭也都会加块咸肉,后来也就演变成了粽子。

端午吃粽子,南北方往往也有差异,南方多以咸粽为主,北方多以甜粽为主。北方的红枣、蜜枣甜粽,个头大,饱满,三角形为主;南方的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咸粽,个头小,种类多,方形为主。除此之外,南北方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不一样的习俗。来一起看看吧。

南方“吃五黄”,北方“避五毒”

1、吃五黄

“吃五黄”,是主要流行于江南等地的一种习俗。因为在农历五月份,江南地带的有五种带“黄”的食物纷纷上市而得名为“五黄月”,其中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而五月五,端午节正好在此期间,于是就有了端午吃五黄的说法。寓意主要是驱邪避暑,祈福好运。

黄鱼、黄鳝,应季肥美,营养价值高,蛋白质丰富,端午食之,寓意年年有余;黄瓜,清凉解暑,增加维生素,端午食之,寓意增强体质;雄黄酒,也可用黄酒代替,主要是驱赶邪气,让身体远离不好的事物;鸭蛋黄,心形,营养丰富,寓意提高大家精气神。

2、避五毒

“避五毒”,是北方地区的端午习俗。主要因为端午时节,正值炎炎夏日之始,北方容易燥热,古代瘟疫易流行,人易生病,而且地下的毒虫大量繁殖,容易伤人,于是便形成了一种“躲避”的习惯。寓意驱邪气,保平安。“五毒”,通常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知道,端午时节,房屋周围都会出现“癞蛤蟆”,那皮肤非常吓人,而且墙壁上,墙角落随处可见的蜈蚣和壁虎,当然偶尔还会有蛇经过,若是被咬到,就容易患病。

农村习俗避五毒的方法,往往是在屋中贴五毒图,就是用红纸印的五种毒虫的画像,用五根针插在上面,这样就意味着毒虫被刺死。当然,很多地方也会在衣饰上刺绣五毒图,或者在饼上印上五毒图然后烤制吃,都是为了驱除毒害之意。

总之,端午佳节,南北习俗虽然还有很多,比如赛龙珠,挂香囊,祭祖,放纸鸢等等;但目的都是为了祈福平安、驱邪消灾、对自然的崇拜及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话说,你们那边的习俗是什么?端午有什么避讳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p/40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