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9月22日电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第65个世界聋人节,9月15日至19日,山东省聋人协会组织聋人艺术家参展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冯雷专程到省聋协展区看望参展人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9月15日,以“博览中华手造共享文旅盛会”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正式拉开帷幕。在1号馆AT6展区,来自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德州、聊城、滨州等地的聋人工艺美术大师精湛的手工艺作品及美术作品赢得了阵阵喝彩。
李慧同——内画鼻烟壶
“古人气韵,文人气质,国画真味”,在传统内画艺术的创作与绘制中,通过大胆使用新材料、新工具,创作出擦、揉、反衬等新技法,丰富了中国内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刚刚入选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聋人李慧同展示了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李慧同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和李克昌,专心内画工艺三十五年,娴熟内画艺术的各种技法,长于人物、花鸟、山水画,精于人物画,是中国内画“鲁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慧同内画鼻烟壶作品《屈原诗意》“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福明刘春雪——银胎珐琅壶
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从创制之初,即体现出其独特魅力,它以贵金属为胎,表面装饰以石英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胎骨轻薄、釉料细腻、色泽明快、璀璨华丽、纹样典雅、线条纤细等诸多特征,"七宝烧"来源始于佛教梵语中的译词。唐朝期间,鉴真和尚将佛教传本,佛教从官方再到民间得以广泛传播和笃信,日本将其自制的艺术品命名为"七宝烧",并非只是由于其制作当中使用了7种珍贵材料,而其中也体现其对佛教的一种敬仰。其作品荣获第七届山东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配饰设计项目第二名、作品《喜鹊登梅》银壶套装在第二届“匠心筑梦”珠宝玉石创意设计雕刻大赛荣获金奖。
正善堂七宝大师刘春雪作品《千里江山》《暮色》
张义镇——银器錾刻
“张氏银器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国内公认的顶级金银器手工匠人、央视推荐中国十大民间手艺人张英正门下专心学习金银细工錾刻技艺。通过对传统技艺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在金银细工錾刻技艺方面逐渐形成了独特个人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展览和评比并数次获奖,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与好评。
正善堂錾刻大师张义镇作品《九龙图银水缸》《繁花似锦储水罐》
张海生——刻瓷
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聋人张海生的神奇精美的琉璃刻瓷作品令人纷纷称奇!他的作品为习古创新,在继承传统刻瓷的特点基础上,擅长以点、线刻法刻制工笔图案的刻瓷作品,作品不仅具有金石韵味,且新颖、别致,同时画面感灵动、丰富、有趣,更具装饰性。今年7月份获得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刻瓷项目第一名,“千里江山”刻瓷作品在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获白鹤新悦奖。
张海生刻瓷作品《千里江山》《年年有余》
刘丛波——刻瓷
潍坊市工艺美术刻瓷专委会副秘书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聋人刘丛波,以聋人特有的细腻,巧用瓷盆造型与釉面的特长,通过锤击刀凿的变幻,来表现线条笔墨和情趣神韵。兼蓄着画面的艺术美、雕刻的立体造型美、材质的自然肌理美和手工艺的美。
刘丛波刻瓷作品《九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王恩立——剪纸
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张平淡无奇的红纸,章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聋人王恩立,一边盯着面前的人物,一双灵巧的手带着剪刀一边不停翻飞,不消几分钟,一个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形象诞生了,令人惊叹不已!
王恩立剪纸作品《梅兰竹菊》《齐白石肖像》
洪福禄——木雕
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蟾蜍,在蟾蜍的背后,还雕刻上了荷花、莲蓬、蝉等精细图案,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这是来自聊城的一对聋人夫妻洪福禄和妻子赞小桐的木雕作品,体现出这对聋人夫妻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非凡的感悟。
洪福夫妻作品《童趣》《蟾蜍》
现场展示的还有聋人美术大师任延仲工笔人物、李峰掐丝珐琅、赵立忠泥塑、李玮水彩画、郝洪波工笔花鸟、盖春宝山水国画、鞠春喜油画以及工艺美术大师等精湛的艺术作品,得到众多艺术爱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