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画揭秘嫦娥形象,形象是蟾蜍,

引言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中出现的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她一般是美丽、圣洁的代表。

01

但马王堆汉墓中所出土的嫦娥却并非如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月中之仙是一个蟾蜍,这与中国人心目中的嫦娥仙子大为不同,它又有着怎样的解释呢?

嫦娥,后羿的妻子,后羿因为射日有功,被西王母赏赐了长生不老药。后羿将长生不老药交给了妻子保管,准备选个时间两人一同服药,但谁知后羿的门徒蓬蒙却趁虚而入,准备偷取灵药,为了不让蓬蒙得逞,嫦娥只能自己将药吃了。就这样,嫦娥飞升得道,去往了月宫之中久居。爱妻如命的后羿得知此事后,后悔不已,于是便在每年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摆宴与嫦娥相聚。

▲嫦娥奔月

这是中国神话传说之中有关于嫦娥的一种说法,相比而言比较美好。另外一种不太美好的传说是这样说的:嫦娥为了长生不老,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私自偷吃了西王母赏赐给后羿的灵药,但人算不如天算,服药后的嫦娥身体不受控制,直直地向着月亮飞去,最后终此一生都不能踏出月宫一步。不仅如此,到达月宫的嫦娥还变成了癞蛤蟆,每日要不停歇的捣不老药。

▲金蟾

有关于嫦娥奔月的最早记载是《淮南子》,该文献中如此记载:“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蟾蜍,在古代有很多的寓意,比如聚财,招财进宝、镇宅、驱邪、旺财,更是有着“家有金蟾,财运绵绵”的说法,实证就是商铺中的招财物,现如今的很多商铺摆放的都是蟾蜍,可见蟾蜍的招财之意古今通用。另外还有“蟾宫折桂”的说法,说的是古人进士及第,表示的是前程锦绣之意。

02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乃意外之举,但其发现是惊人的。年,马王堆汉墓被意外发现,湖南博物馆的侯良立即前往查看,经专家们一致验证,该墓应为火坑墓。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展开,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墓主人尸体,经过X光照射,更加惊人的事情被发现了,墓主人尸体内部的器官亦是保存完好。随着考古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墓主人的身份被揭露了,墓主人是一位名叫辛追的女士,她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王朝,其死因是胆结石和冠心病。

▲古墓挖掘现场

该墓的许多出土物都是十分罕见的,比如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但最为震惊世人的还是其尸体的保存,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毛发仍在,皮肤润滑有弹性,部分关节更是可以随意活动,一般人完全看不出来此尸体是两千多年的尸体。除了尸体保存良好外,墓中的其他东西亦保存良好,比如四季衣物、竹编草席和竹娄、装有藕片汤的铜盂等。

03

除了以上各种物品外,辛追夫人的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相当于国宝的素纱衣,这件素纱衣的出土,充分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制衣水平之高,当时的考古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将此衣叠起来,一个火柴盒足以装下它。

▲出土衣物

另外,在这座墓中还出土了一块T形帛画,帛画也叫非衣或飞衣,其寓意在于帮助主人死后飞升上天,它也是汉代丧葬礼仪中常见的“经幡”。“经幡”也叫“招魂幡”,此幡上面绘制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环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招魂——死去之人的游魂看见此幡就会赶来,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

辛追夫人墓中的帛画共计一丈二尺长,上面的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天上、人间、地下。天上的部分绘有天门、守护神豹、天界守门神帝阍。中间部分的怪兽在忙着拉绳撞钟,表示升天之音。两边还有飞龙、仙鹤、太阳、扶桑树。上方的左侧有托月女神、月亮、玉兔和口含灵芝的蟾蜍。上方的中央是睁眼为昼,闭眼为夜的烛龙。

▲辛追夫人以及复原照片

人间部分的图画为两部分,即上下。上方是天盖地华的盖立鸟和迎接死者的招魂鸟,中间是辛追夫人和侍女接受天界使者的引路。下面是拱卫升天之路的花豹……总之,整个帛画上的画面十分壮观,其中的动物均是各种祥瑞之兽,它们保佑死者死后能够顺利去往极乐世界或者得道成神。

▲帛画中的蟾蜍

帛画上还有一点比较引人瞩目——一女子坐在应龙的身上,一蟾蜍坐在旁边月牙上。蟾蜍在很多人看来是丑恶的代表,此处将神话故事中的嫦娥比作蟾蜍,应是为了谴责嫦娥盗取灵药。考古学家认为,此幅图画是辛追夫人权力之心的体现,因为帛画中坐在应龙身上的女子是辛追无疑,而龙能臣服于辛追,供她骑乘,足以表明辛追的野心。

结语

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就是辛追夫人精神世界的体现,而月中美人为蟾蜍则是和汉代初期所流传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关,在那时,嫦娥的形象就是蟾蜍形象。

参考资料:《嫦娥》《淮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z/30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