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典旅行青蛙火了,其实日本人更爱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图 http://m.39.net/pf/a_7231539.html

蛤蟆这么丑还受到日本人的追捧,这和道教文化在日本的渗透密不可分。

最近一款日本的佛系养蛙游戏《旅行青蛙》火爆刷屏,连朋友圈中遍地晒娃都变成了晒“蛙”。

我蛙的宅日常:吃饭、读书、写作还有削木头……

“我蛙终于吃饭了!”“我蛙还在看书,怎么这么用功!”这种哽咽的老母亲式慈祥语录随处可见,这app也打败先前大热的玛丽苏游戏《恋与制作人》,成为appstor免费区榜首。全民吸蛙的时代已经开始。

知乎上的问题“玩《旅行青蛙》有哪些体验?”浏览量已经高达万。微博上,每次有人做青蛙攻略,转发评论点赞绝对上万。网友称,成天操心我蛙,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感觉。

当蛙“爸妈”的种想法……

不仅如此,我蛙的各种同人也开始了。

首先是表情包:

就连贝爷本尊也来凑热闹,如果你蛙长时间没回家,有可能是被贝爷吃了……

图1是贝爷的节目截图,节目上贝爷说:一只小青蛙可为你提高三克脂肪。

然后,连网友堆雪人也变成了堆雪蛙。

这么有时间,怀疑这位网友的蛙还没回家……

还有关于我蛙的各种暖心催泪条漫,太多就不放了。

大家纷纷表示,在《旅行青蛙》中看到了自己:平时工作课业繁忙,没时间养宠物,没时间关心父母,没时间随心所欲旅游……但蛙都帮你实现了。还有一部分手气差的“非洲人”反应也十分强烈——前一段时间流行的“恋与四个野男人”成了氪金的重灾区,后期真的心有余力不足,手气差的更是玩成了黑脸。但这个放置play的养蛙游戏,只要不断收集里面的三叶草就行,氪不氪金区别不太大,尤其受到了“非洲人”的欢迎。

非洲人:黑人问号.jpg

游戏制作方是日本RPG手游公司Hit-Point,前几年他们出了《猫咪后院》,大火之后就开始做各种“闲的蛋疼就玩两把”的小游戏,《旅行青蛙》就是其一。

与先前爆红的《猫咪后院》不同,青蛙并不是一个全民热议的元素,既不是人们常养的宠物,也不是经常能见到的动物。不过,青蛙在日语中的发音(カエル)与回家(かえる)相同,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担心旅行中的你崽,它总会回家的。也许这个同音梗就是制作方选青蛙作为主角的原因。

实际上,日本人更喜欢青蛙的近亲:蛤蟆。

在日本文化中,蛤蟆有很多定位,它象征吉祥,更成了仙人或者侠义的化身。这些形象大都出现在日本的传统绘画、装饰品、歌舞伎和净琉璃中。

日本箱根旅馆的章八蛤蟆装饰品。图片来自穷游网,作者killuaa。

在日本的水池边基本都能看到蛤蟆石像,据说有祈求平安之意。虽然蛤蟆丑陋,但日本人对它的形象不加修饰美化,再加上随处可见的蛤蟆元素,足以证明了日本人对其的喜爱之情,不,简直爱到骨子里。

浅草寺的石雕蛤蟆,好大一只。

京都智恩寺中有幅《蛤蟆铁拐图》,里面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和全真道北五祖刘海蟾,后者在日本被称为蛤蟆仙人或蛙仙人。据说,刘海蟾在云游时收了一只三足蛤蟆,能变出金钱,他经常会用这些钱救济穷苦百姓。这只三足蛤蟆也被日本人神话成蛙神,有招财之意。

蛤蟆在日本历史悠久。在12世纪中期,日本最古老的漫画《鸟兽人物戏画》中就有蛤蟆的存在。《鸟兽人物戏画》分为四个长卷,作者相传是鸟羽僧正觉猷,其是用白描和动物拟人的方式,来描述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故事。这之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的浮世绘画师河锅晓斋,也曾画过蛤蟆。

河锅晓斋被誉为是鸟山石燕之后最有名的妖怪画师。这幅是他的《蛤蟆与蛇的游戏》。

不过,日本人为什么爱蛤蟆?这恐怕与它的历史无关。

实际上,日本的蛤蟆崇拜是受我国道教文化的影响。公元4世纪左右,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道教已经传入日本,它在日本的影响是压倒性的,就连天皇这词也来源于此。在《古事纪》《日本书纪》《怀风藻》《万叶集》等日本经典名著中,道教思想及其用语随处可见。道教信仰阴阳和合,崇拜日月,而且古人认为蛤蟆是月亮的象征,自然对蛤蟆有了不少好感。不仅如此,日本的众多神明也是来自于我国道教,比如南极仙翁,前面提到的刘海蟾,还有同样被日本人看作蛤蟆仙人的葛玄葛天师等。而且,日本人习惯用道教八仙中铁拐李的形象来绘制蛤蟆仙人。刘海蟾的三足蛤蟆传说和其吉祥招财的说法,也都来自道教。

所以蛤蟆仙人必须身上背只蛤蟆?

不仅日本大众喜欢蛤蟆,位高权重者也对其十分重视。

我国古代认为,蛤蟆属阴中之阳,不少古书记载蛤蟆能辟兵的道理——作战时带上蛤蟆器物就可以躲避兵器伤害。比如,晋洪的《抱朴子·内篇·仙药》中曾提到:

“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体重。以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

后来,日本四大姓贵族之一的藤原赖长根据此说法,在天养元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认真研究“蟾蜍辟兵”。不仅贵族,就连天皇也深知这辟兵的道理。在日本志摩海滨有个日神遥拜所,天皇上阵前总在这里朝拜日神,那里面也有很多石刻或铜铸的蛤蟆。

日神遥拜所众蛤蟆像,看起来很神圣的样子。

很多日本作品中也有蛤蟆的形象。

在日本战国RPG游戏《仁王》去年版中,boss蛤蟆仙人和忍术起源有关。它住在伊贺的忍者屋中,比人类高出不少并用两脚站立,使用长枪、焙烙玉和火车剑等忍术武器,是个强敌。

这穿着看起来就像boss!(图片来源:机核网)

《千与千寻》中,汤屋的打杂人员也长得像蛤蟆。无脸男变金子的时候,他们疯抢去捡,有几个因为贪财被无脸男吞了下去。

宫崎骏的原画稿,这么衬托下小白很英俊了。

还有影片结尾让无数人伤感的一幕:小白和千寻再也不能相见,但真的有人注意旁边的蛤蟆神像吗?

有人注意。就是我。

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的自传叫《蛤蟆的油》,里面也有蛤蟆元素。这名字来源于一个日本民间典故: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更丑,还多了几条腿。人们把它捉住放在镜子前面或玻璃箱子里,它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被人们用来治疗烫伤和烧伤,是种珍贵药材。黑泽明自喻作这只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

有兴趣的可以拿来读读自勉。

不过,最知名的蛤蟆形象当属《火影忍者》里。其中,自来也有通灵兽蛤蟆文太,而且他开启仙人模式后也会召唤两位蛤蟆仙人:深作仙人和志麻仙人。

蛤蟆文太是《火影》中出现最早的角色之一,第一集片头可以看到四代火影站在文太背上封印了九尾。它居住在妙木山,性格相当佛性,但能力强有担当,救了主角团很多次。

文太和自来也合作能使出绝技蛤蟆油炎弹,是文太的油加上自来也的火遁结合而成。

深作仙人和志麻仙人是文太的父母,也是仙人模式的导师,教过自来也、四代和鸣人。它们能通过听觉施展仙人幻术,这能让更多人中招——《火影》中的忍术大多靠瞳术施展,被施术者闭眼就可躲避,但遇到听觉忍术,抵抗难度大大提高:捂住耳朵岂不会被对方吊打,不捂更吊打。怎么办?凉拌!

仙人模式能让自来也的实力成倍増长,后来鸣人也学会了。

自来也这名字也有可说之处,都与蛤蟆和侠义有关,据说日本的蛤蟆崇拜其中一个就来源于他。

宋朝沈俶创作的《谐史》中有个叫“我来也”的盗贼,故事传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感和亭鬼武就借此名字创作了小说《自来也说话》。其中,义贼自来也凭借在妙香山仙人处学到的蛤蟆忍术帮助武士勇侣吉郎复仇。自来也的另一个参照是浪人尾形周马,这个人物是日本人心中的“本朝水浒传豪杰八百人”之一。

年,在日本作家美图垣笑颜的小说《儿雷也豪杰谭》中,主角儿雷也——就是自来也——能用忍术召唤蛤蟆,他和能召唤蛞蝓的妻子纲手公主一起对抗反派大蛇丸。没错,《火影》的设定一定程度上参照了这本小说。可惜作者没写完就去世了,后面有几位作家对其进行续写,到年,这小说共出版了44篇。

儿雷也骑着蛤蟆和蛞蝓仙人对战大蛇丸。这里面的大蛇丸能召唤很多毒蛇。

到了年,河竹默阿弥将《儿雷也豪杰谭》改编成歌舞伎,又创作了些后续故事。年,日本电影之父牧野省三将其拍成电影《豪杰儿雷也》,也获得巨大成功。《儿雷也豪杰谭》及其衍生受到很大欢迎,多次出现在各类游戏作品中,如《胧村正:妖刀传》《讨鬼传:极》《怪物弹珠》《女神异闻录4》和《天外魔境》等等,其中的自来也形象大都是一个正义感极强、能用忍术召唤蛤蟆的男子。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火影》中的通灵兽为啥不是青蛙而是蛤蟆,请他去读《自来也说话》《儿雷也豪杰谭》或者这篇文章。

日本也有关于蛤蟆的妖怪。

江户时代的怪谈集《绘本百物语》中提到一种“周防的大虾蟆”,其是蛤蟆的一种,生活在周防国的岩国山中,体长8尺。虾蟆会口吐红气,接触到红气的鸟兽都会被虾蟆吸入口中,有点类似《葫芦娃》中七娃的宝葫芦。

虾蟆夏天会吞蛇。它手中拿着剑或长矛,据说会攻击人类,但并没有传说证明有人真的被这只虾蟆攻击过。

同样,日本北陆地区的怪谈集《北越奇谈》中也提到过这种大虾蟆。

越后国村松藩有个武士藤田,想在河内谷的溪流中找个钓鱼的好地方。他发现深山中有块三个榻榻米大小的巨石十分合适,就爬上去等待鱼上钩。这时,他对面有个垂钓的武士忽然向他大叫:“快离开那里!”接着那个人就收起钓竿跑开了,藤田十分奇怪,也就跟了上去,两人开始百米赛跑。

到安全地带后,垂钓武士跟藤田说:“你没注意到吗,你坐的岩石突然睁开火红的眼睛,还打了个哈欠。”随后两人回到原处,发现原来藤田坐的岩石已经不见了。后知后觉的藤田想到了传说中的大虾蟆,推测刚才自己坐的岩石肯定是虾蟆幻化成的。

藤田醉心钓鱼,居然没感觉到和自己零距离接触的虾蟆打哈欠,也是心大。

妖怪小豆洗据说也是蛤蟆变成的。它穿着日式僧服,一般会在河川边出现,并发出像淘洗豆子一样的“窣窣”声,有时候还会唱歌,不管它发出什么声音,只要有人听到,那人就容易落水。

京极夏彦的《巷说百物语》将其称为洗豆妖。这妖怪本来是一个山寺中出家的小孩弥助,有次他去山涧中洗红豆,寺里的僧人元能曾谋害过他姐姐,怕弥助告发,就把他推下山涧,小孩就撞在岩石上死掉了。从此以后,弥助的魂魄就成了洗豆妖,不时出现洗红豆。

这篇《洗豆妖》有点像日式怪谈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剧透了,安利去看。

日本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小豆洗。山梨县的传闻中说,这妖怪一般会出现在古桥下,拂晓时分人们过桥的时候就会听到洗豆子的声音,这声响传得很远,走出一公里之外还能听到。不过也有人说这是貂在作怪。日本东北地区的小豆洗则会在贫困人家娶亲的时候出现。缺少粮食的时期,穷人接亲时连红豆饭都煮不起,正在发愁时,家中突然出现了很多红豆饭,原来是小豆洗来帮忙了。

所以,小豆洗不断洗红豆是为了帮助穷人么?

看来日本人太喜欢蛤蟆,连蛤蟆妖也没有大奸大恶之徒,反倒还能行善。

不过,日本为什么不出“旅行蛤蟆”放置小游戏?也许早就有,但是碰巧我们不知道吧?

热文推荐

无脸男不到10岁,怎么就成童年阴影了

日耳曼人写的史诗,为何是北欧神话的起源?

求锤得锤?来聊聊宙斯和奥丁妻子谁头上更绿

矮人:与精灵可能同祖宗,为什么形象差那么多?

它是《寻梦环游记》亡灵节的主神,曾被墨西哥封杀

架空

奇幻

科幻

悬疑

惊悚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hy/15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