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

癞蛤蟆

俗语中所言:“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形象描绘了癞蛤蟆在端午节这一天的避让行为。此言的字面意思,是说即使癞蛤蟆在初一那天避开了端午的特定场合,它终究无法逃脱十五那天的命运。

那么,你是否好奇,这只被俗称为“懒蛤蟆”的生物,为何要在端午节这一天躲藏呢?

端午节划龙舟

“懒蛤蟆”的学名,其实更为人所知——蟾蜍。

它的体态粗壮,头部宽大,口阔,嘴端圆。它的眼睛大而凸出,躯体短而宽。前肢粗壮而长,后肢粗壮而短,左右根部不相遇。皮肤极其粗糙,背面肤色随季节变化,雌雄两性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这只在夏季夜晚和阴雨天也活跃的动物,其实寓意深远。

三足金蟾

首先,蟾蜍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蟾蜍”与“钱财”发音相近,所以常被用来象征财富。蟾蜍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与金钱、宝石等财富象征物一同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象征意义。

其次,蟾蜍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的寿命相对较长,有的甚至可以活到40年以上。因此,人们常常用蟾蜍来象征长寿和健康。

此外,蟾蜍在古代还有辟兵、镇邪等象征意义,常出现在墓室壁画、摆设器物中。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就有月中蟾蜍的形象。

马王堆T型帛画-天上界

那么,为什么蟾蜍会害怕端午节呢?

其实是因为它的习性和一味难得的药材:蟾酥。

在古代,人们认为蟾蜍是一种有灵性、“上应月魄”的生物。

《吴越风土录》有所载:“端午日,药市收癞蛤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

另外在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所载:“(五月)五日,医院官,旗物鼓吹,捉虾蟆,取蟾酥也。”

阴干蟾酥

由此可见,端午捉蟾蜍的习俗不仅流行于古代民间,连皇家也不例外。

之所以选择端午节捉蟾蜍,就是因为此时恰逢夏季,雨水天气比较频繁,这正是蟾蜍喜欢出动的时刻。所以才说,躲得过初一、端午的蟾蜍,躲不过十五的原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hy/41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