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就在10月8日这天,广东省内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导致4人中毒,1人死亡。国庆佳节,正是一家大小家庭聚餐共享天伦之时,可就是餐桌上的这道野味,让一家人从此阴阳相隔。这道菜究竟是什么?就是“野味”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粤语称为蠄蚷,在老广当中深受欢迎,一来蟾蜍味道鲜美,二来据《本草纲目》记载,蟾蜍皮可治各种疑难杂症,还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不过,想说爱它不容易,蟾蜍的毒素不是一般人能hold得住!为什么食用蟾蜍容易中毒?蟾蜍又称癞蛤蟆,癞蛤蟆的丑可不是盖的,只要看到蟾蜍背部及四肢突起的“疙瘩”,保证让你毛骨悚然,几天吃不下饭,蟾蜍的毒素也正正在“疙瘩”内。“疙瘩”内含有毒腺,分泌出来的粘液有剧毒,对人体心脏、中枢神经等会产生严重损害。当人中了蟾蜍的毒,会出现头晕、恶心、腹泻、呕吐、甚至是昏迷、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有人不禁要问,以前蟾蜍火锅闻名省港澳,怎么现在就不能吃了呢?主要看手法。如果在农村地区捕获蟾蜍,一般人可去除不了蟾蜍身上的毒素。去除蟾蜍毒腺必须使用专业刀法,一旦不慎割破毒腺就会造成中毒现象,损害消化道、心脏及中枢神经。目前大部分的蟾蜍烹饪制作中,只是去掉了蟾蜍耳下腺、皮肤腺的毒素,但部分有毒物质还会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中。广西桂林资源县一对夫妇捕捉并食用了蟾蜍及蟾蜍蛋,妻子不幸中毒身亡。蟾蜍产下的卵也一样具有毒素。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韩林表示,高温也无法破坏蟾蜍的毒素,对于蟾蜍,最好远离。吃遍自然界的广东人这些“野味”还是少吃为妙广东人,有啥不敢吃?胎盘、蟾蜍、龙虱(水蟑螂)、禾虫、沙虫、鸡子(公鸡的睾丸)、蛇、猫、猪脑、蝉、禾花雀、蝎子、蚂蚱、牛欢喜(母牛生殖器)、田鼠、果子狸......但“野味”有风险,食用需谨慎,如河豚鱼、织纹螺、蟾蜍等。之所以不提倡吃野味,原因有二:一是野味本身还有毒素如蟾蜍,二是有些昆虫野味如蝉蛹,本身含有异性蛋白,容易造成过敏,三是野味“性子野”,更容易含有寄生虫,如水螺。“为食”的广东人,请擦擦口水,毕竟性命比口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