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朗月行,李白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

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在我们的印象中,浪漫不羁的李白曾让贵妃捧墨,曾让高力士脱靴,曾持宠而娇。对于混政治的人来说,让权贵者,甚至是可以说是你的当头上司对你不满,对你心怀怨恨,那你还混什么政治,赐金放还已经是唐明皇格外开恩了,换了个稍微心胸小一点的皇帝,你李白早就死百吧十次了。

皓月当空

我曾经也是这么以为的,但读了太白的《古朗月行》,再结合他的个性,结合他的人生,我觉得,我可能冤枉他了,他不是政治白痴,而是天性和野心不被那个朝廷所容罢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干,可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低下。

李白对月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诗

我来简单翻译一下:记得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所以指着夜空高喊天上有个白色的玉盘,后来有怀疑,那是神话传说中的瑶台里的仙镜,乘着夜色飞到了青云之上。我总在想,月宫中的仙人他们是不是垂着双腿,躬身在月亮之中,那月宫中的桂树为何又是圆形的?还有那嫦娥的宠物小白兔,它捣出的药物到底是要给谁吃呢?神话中还记录着蟾蜍吞噬月亮让月亮残破,后羿射落九个太阳,让人间清凉安宁的事情。而现在,月亮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沉沦迷惑,既然月亮再没有什么看得了,我们还是远远走开,不必再看了吧。但喜爱月亮的我,却心中依旧忧虑,不忍离去,这种凄惨悲伤的感受让我肝肠寸断。

天上月

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似乎很简单,回忆小时候自己看到月亮的感觉和想象,最后再回到正在看月亮的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中间还穿插着关于月亮和太阳的神话故事。对于喜欢月亮的李白来说,这一篇写月亮的诗似乎很是平常,可若是结合李白写诗的时代背景,很多分析家都说这是李白在用景色来影射着政治,比普通人借古讽今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电影中那放浪不羁的李白

李白写《古朗月行》的时候,正是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夕,而李白突然没缘由的写出一首《古郎月行》,大家第一时间有些懵,接着细细品读,就品出味道来了,日者,人主之象,比喻君王。月者,既是人臣之象,也寓意着阴象,及指安禄山,指杨贵妃。“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比喻阴阳之中的阴气已经出了问题,将会导致乱象,也就是暗讽唐明皇晚年宠信奸佞,宠信杨贵妃,结果导致阴阳失衡,乱局将至。

月食有天狗的传说也有蟾蜍的传说

诗的最后四句,则是李白对于乱局降临的感慨,月亮被吞噬,就此沉沦,没有什么好看得了,也就是在说这朝廷,这天下已经这样了,不值得我去留恋,但我却又不忍心离去,心中忧虑让我莫名的悲伤。这哪里是李白为月亮感到伤怀,这是李白为天下苍生感到悲哀,覆巢之下,何来完卵。

月兔捣药

虽然身在草泽,却心忧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样的李白,好像和我记忆中那个拿着酒杯,醉卧不醒的形象大为不同,但仔细琢磨,其实还是我自己太傻,太小看了我们的诗仙。连普通人都明白的简单做人做官的道理,踌躇多年,终于得到机会走到皇帝身边的李白怎么会不知道,但他依旧我行我素,导致自己被人误解,被人以为没有实干的能力,被人以为只是个有着浪漫情怀,会写诗的人而已。

赐金放还的原因未必是捧墨脱靴

而我却认为,李白那只是在假装,他清高孤傲的本性,让他对那个黑暗的朝廷失望透顶,原本以为的明君唐明皇,不过是个强占儿媳的老流氓,掌握国家政治的是杨国忠这样的废材,外放的地方军政首脑是安禄山这样的财狼,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朝廷,辜负了李白的万丈雄心,辜负了他经世之才,他宁愿在酒中成仙,只怕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用这种放浪形骸来求得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由。

嫦娥月影

被赐金放还,不是李白没有留在长安的才能,而是李白自己的选择,这是我个人最能接受的解释了。不是李白不懂政治游戏,而是在李白看来,李隆基的朝廷配不上自己,他不愿意和李隆基他们玩那种虚假的游戏。

战后乱象

可大乱将临,苍生何辜。那一年,李白对着沉沦迷惑的月影,轻声叹息,他不好明说,便只能将自己的情绪都写进了诗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24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