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走进洛阳博物馆10战国错金银

一、文物简介

战国错金银铜鼎

战国错金银铜鼎

高16.5厘米,腹径13.2厘米

洛阳市西工区小屯村窖藏

洛阳博物馆藏

二、深度品鉴

年的一天,洛阳市西小屯村村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座地窖,文物工作者闻讯赶来。

在地窖里,一件极为罕见的青铜鼎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战国错金银铜鼎

这座鼎的盖子、身子合二为一,合扣成一个扁圆的球形;盖作拱顶,正中有一铺首衔钮,钮旁边有对称的鎏金蟾蜍一对;子母口内收,鼓腹、三蹄状足,上有方形附耳,两耳之间有中空短柱形上翘的短管流(瓶嘴)。

该鼎通体以青铜铸成,外层以金银为饰,其中盖顶、口沿、流及附耳皆为错金银三角纹,盖中及鼎腹饰以皿银为瓣、皿金为芯的四出花瓣纹样,鼎足饰三角云纹。

整个器不仅花样图案对称工整,而且嵌金银亦对称和谐,装饰华丽,造型精巧玲珑,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

战国错金银铜鼎

西周灭亡后,周王室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迁至洛阳,建成东周王城。多年过去了,这件铜鼎从另一侧面展现了东周王城曾经的辉煌。

三、文化解读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年,金银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美术。

战国错金银铜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我国古代金银错的装饰题材和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1.铭文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在商代出现的,最先是铸造的,战国秦汉多是刻的或錾的,但是,无论是铸的,还是錾刻的,铭文与铜器的本色没有区别,粗心的人,有时会对铭文视而不见。但是,从春秋时期错金银工艺兴起后,人们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这样,铭文就熠熠生辉,人们一见到青铜器,金光闪动的铭文,就抢先进入你的眼睛,尤其是,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颜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错铭文,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这样,它们就好像夏夜深蓝色天空闪烁的星星,非常美观!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的错金银青铜器,就是一件错金铭文的栾书罐,是春秋中期的,器高四八.四公分,素面,颈至肩下,有金错铭文五行共四十字。铭文大意是:在正月季春,栾书作此器,用以祭祀祖先,希望长寿,子孙永宝用。栾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卒于公元前五七三年。我们尚未见到过比此更早的错金青铜器。

自公元前六世纪金错铭文开了个头,从此之后,竞相仿效,风行了近一千年,其高峰期是春秋后期至汉代。

金银错本身是一种装饰工艺,为了追求装饰美,铭文从此发生了变化,铭文的位置,从器内移于器表,并刻意进行经营。金错铭文一般使用各种美术字,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吴越鸟虫书。

鸟虫书又名虫书、鸟篆、鸟籀,是篆书中的花体,往往用虫鸟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金错鸟虫书铭文,在春秋至战国早期,多用于兵器上,秦汉则见于壶等容器上,如上海博物藏金银错鸟篆纹铜壶和河北省满城西汉墓出土的金错鸟篆纹铜壶。

有些青铜器金错铭文,虽然不是鸟虫书,但也有图案化、艺术化的倾向。如一九五七年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金错鄂君启节,上有金错铭文三一二字,字体似草叶篆,线条劲细飘逸,横竖笔划交叉处,常常以圆点装饰,好似点点明星,散落于字里行间,非常美观。

战国错金银铜鼎

2.几何纹图案

金银错青铜器多用几何纹装饰,其中尤其以几何云纹最多见。

金银错几何云纹,与以往青铜器的几何云纹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它既有几何图案所固有的严谨规则构成的骨法,而又在规则中求变化。如多使用细而匀称的云纹涡线,而旋转的细涡线之间,是用较宽的面来联结,这种纹饰富有节奏感和律动美,显得格外清新和活泼。几何图案的创新,是战国秦汉金银错工艺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

此外,几何图案,还有菱纹、三角纹、雷纹、勾连纹等,但都不是主要纹饰。

3.动物纹

动物纹、狩猎纹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上的眼、眉、鼻、嘴、爪、毛、羽的描画等。

四、比较研究

春秋时期,金银错的日常生活用器罕见。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则广泛流行,许多贵族用的高级日用青铜器,都披上了金银错的美丽外衣

考古发现的有:鼎、尊、壶、杯、豆、舟、盆、盘、盂、耳杯、匕、罍、勺、灯、熏炉、镜、带钩、骰子、案、符、节、纽钟、虎子、镇、尺、杖首、器座、屏风插座,以及各种陈设艺术品等,总之,战国秦汉时期的金银错青铜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考古发现了大量战国秦汉金银错青铜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品

年陕西兴平出土的云纹犀尊

云纹犀尊

年咸阳市柏家嘴出土的“错金银铜鼎”,口径12厘米、通高13.5厘米。

咸阳“错金银铜鼎”

年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狩猎纹铜镜

狩猎纹铜镜

年河北平山中山王墓的有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虎噬鹿器座。

虎噬鹿器座四龙四凤错金铜方案

五、趣味问答

上期趣味国家宝藏走进洛阳博物馆(9)东汉石辟邪问答答案:首饰类玉类的辟邪,一般有翅膀的少,因为受其体积限制,雕刻翅膀需要极其精细的雕工。而石刻或者大型摆件的辟邪,因为体积庞大,一般都会雕刻双翼。

你猜对了吗?

本期为《走进洛阳博物馆的那些国家宝藏珍品文物》最后一期,谢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24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