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一一嫦娥是癞蛤蟆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从小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的,也是很气愤天蓬元帅调戏嫦娥仙子被贬下凡,也甚是解气。可是长大了以后才慢慢知道嫦娥是谁。嫦娥奔月的故事大众版本: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予嫦娥保管。逢蒙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后来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这个版本的传说流传至如今。其实后面还有抛夫独吞版,拯救黎民版,后羿不忠版,汉代结局怪异版。无论是看哪个版本大姐啊都认为嫦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下都应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可是汉代的结局可能比较贴近于事实,嫦娥上天之后变成了懒蛤蟆。月中有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月中之兽,兔、蟾蜍也。”这是比较早的一个说法记载。别着急往后看。月精传说这么看来,“月中有兽”的yy想象确实是有理有据。那么嫦娥又是怎么来的呢?早在战国时期就流传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战国《归藏》)而人们对月精为蟾蜍的想象也自古有之。(“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西汉《淮南子·精神训》)当然,据专家学者考证,月精为蟾蜍的说法更为古老。到了唐代,嫦娥与蟾蜍已是互为变身关系。唐《初学记》引《淮南子·览冥训》,并补充了更多情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姮娥即嫦娥。后羿向西王母讨来不死药,嫦娥窃药飞升月宫,变成蟾蜍,成为月精。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还有就是猪八戒啊,调戏的并不是嫦娥,在天界居住在月亮蟾宫的仙娥都叫做嫦娥,仙娥们的一种统称,而嫦娥仙子是长期站在太阴星君身边抱着玉兔的仙娥妹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41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