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荐
蟾蜍滑溜溜,爬石慢悠悠(1)——创意的诞生是不是真的不认真?稿子我写好了,正好我儿放假四天,为中考腾考场。天时地利人和。我录好了音频,告诉他需要反复练习,每天朗读至少30分钟。前三天读熟到可以背下来,第四天假期录制。然后,我就忙去了。等到第四天,我抽时间检查,准备录制的时候,我心态直接崩塌——只有几句话是相对熟练的。有很多单词,还读不下来,甚至反复都是读错的。我对我儿子的信心到底是哪里来的?直接暴躁“你觉得自己认真、努力练习了,可是和普通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呀。”“你是不是真的努力练习了?!如果你真的努力了,别人看不到成果就会觉得你没努力、不努力。我是你妈,我都会有这种感觉,其他人呢?老师呢?”“你能不能有点儿敬业精神?你是主要演员,摄像、录音、导演(其实就我一个人)都到位了,你台词没背熟。”“你在搞笑吗?”老师的各种评价重新上头。我一直都在静待孩子的成长。可是这成长的速度,太出人意料、匪夷所思了。别人对我儿子的评价到底是激励还是命运的判词?瞬间,天空飘来五个字——蟾蜍爬滑石。癞蛤蟆就是滑溜溜的,石头也是光滑的。努力爬,还不一定能爬上去呢,不努力就直接滑到底,间歇性努力也没什么用。可是长期坚持,他又有能力吗?戏精附体的我居然有了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悲怆——“前不见古人(没听说过谁像我儿子这样),后不见来者(未来也不会有人超过他吧?)。念天地之悠悠(世界这么大),独怆然而涕下(我真的好悲伤)。”想到我儿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他的老师也无数次批评过他“不认真”;现在,我看到他的水平、状态都感到崩溃;未来,他到底有什么路可以走?这还不是我逼他干的事情。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按理说,是有内驱力的。我此时的心情▼当我哭吼到“涕泪满衣裳”的时候,再看我俩愁何在?看着晶莹的鼻涕柱,我俩又乐了。真是没心没肺没脑子的两个人。那能怎么办?比赛活动,可以不参加,但是决定参加又放弃,是不可能的。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如果做不好,不是孩子不想,而是孩子不能。如果我都不能坚定地支持他,别人的负面评价可能会让他永远否定自己。来吧,改方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拿着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鼓励自己。养儿子比长征难多了。至少时间线长出几倍。我从崩溃中恢复理智。我儿子的水平就这样的,没系统学过拼读,记性也超级烂,没练过播音主持也从来没有面对过镜头。解决方案字多,一段一段删减。从+改到了不到。单词记不住,改。Vehicle,记不住,改成Car;Inherited,记不住,改成gave;Wrote,记不住,改成Writes……小声读记不住,那就大声读。练嘴巴肌肉,唤醒听力,刺激大脑……我儿子练起来、拍起来也很崩溃——太难了,比写作业难多了。“亲,认真做事,从来就没有简单和容易可言。”经历过反反复复地录制、后期处理。最终,视频总算是拍好提交了。就这样吧。别人拍视频费时间。我儿子拍视频,什么都费,最费妈。我不想追求我原来想象的动作、表情、语音、语调均衡发展了。就,先完成吧。意外之喜提交视频的第二天,我问我儿子,要是得不了奖呢?(毕竟,我儿子的表现就像一只抽筋的僵尸。我自己都能听出几个十分刺耳的错误。)我儿子一惊,然后问,能有几个人获奖啊?我们一起数了数,大概是三个能获得电影票的奖励。他风轻云淡地表示:“我觉得我这次尽力了。得不得奖无所谓了。”我问:“你觉得自己认真、努力了吗?”他说:“我觉得自己挺认真的,也非常努力。”我的内心还是一阵悲戚:你认为的认真和努力,可能在别人的眼中根本不算什么。未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呀?!可是,紧跟着又是一阵狂喜:他居然有了这样的感悟?!经历也是宝贵的学习过程。真希望有了这次的经验,效能感或者韧性能提上来一点。再遇到困难点的事情,不至于缩手缩脚、吱哇乱叫,还没开始,就先觉得自己不行。如果能有这样的表现,这次陪他也值了。结果,得到了创意奖。然而,最让我激动的不是得奖,而是我儿子的改变。而且,我也复盘了整个过程,有所反思。这个部分,留到明天讲。感谢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