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流沙,原来还存在着这样的美好

北京医院皮炎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城市的发展让我们劳劳碌碌,也让我们忽视了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这样一个美丽世界。

工作后一直忙于四处奔波,

不知何时开始,

心里萌生了记录故乡自然的冲动。

年幼懵懂时

便对身边的生命有着特别的兴趣,

小鱼在溪流中嬉闹、

鸟儿掠过时在地上留了剪影、

静谧的夜里笨重挪动的蟾蜍,

都是童年美好的梦。

故事,

就从我这些零碎的文字和图片展开吧。

流沙新河:一片小小的滩涂,竟成为了鹭鸟们的天堂

喜欢一大早来到这里,

站在河边拿着相机和望远镜,

傻傻地看,静静地等。

小白鹭Egrettagarzetta

一只小白鹭带着它的战利品从河道上飞过,

口中是一尾罗非鱼;

盲目放生和肆意的排污,

新河里可能再无原生鱼类。

除了无奈,无能为力。

池鹭Ardeolabacchus

这是在新河常见的另一种鹭鸟,池鹭。

这只小呆伸长了脖子,

姿势相当滑稽,

咨询某位知名大仙才得知

这样小呆能够更好的隐藏自己

(一,二,三,木头鹭?)

普通翠鸟Alcedoatthis

幸福总会突然来敲门。

一阵尖锐的叫声,

我忽然意识到什么,

调好相机设置后马上开始寻找。

这是一只雌鸟,

下颚橘黄色(雄性为黑色)。

跟朋友们“炫耀”时,

他们笑称这是我的“初恋”,

(其实是我自己跟他们说的)

因为她出现的那一刻,

给了我怦然心动的感觉

(我不是怪蜀黍好吧)

矶鹬Actitishypoleucos

一种十分机警的水鸟,

受惊后会迅速地“逃离案发现场”。

在新河,矶鹬时常会三三两两,

在河中央的滩涂边觅食,

与小白鹭和池鹭作伴。

因为体型娇小,

需要用望远镜寻找一番,

才能欣赏到这种可爱的生灵。

纯色山鹪莺Priniainornata

新河两岸的小灌丛也不缺生机。

一只纯色山鹪莺体态轻盈,

匆匆拍下一张照片后,继续前行。

长尾缝叶莺Orthotomussutorius

一只长尾缝叶莺毫不吝啬地卖起萌来。

繁殖时,它们会将一或两块树叶缝在一起,

形成杯状,承托它们细小的圆形巢,

嗯,小型鸟类的巢总是精致。

斑文鸟Lonchurapunctulata

一只孤单的斑文鸟。

这种鸟经常会成群活动,

它们之间经常会混有白腰文鸟(L.striata),

可惜我在流沙并没有拍到白腰文鸟好的照片,

只能留下残念。

也许下次回家,我就能拍到了,谁知道呢。

棕背伯劳Laniustephronotus

最后,来一张表弟最喜欢的棕背伯劳吧。

粗黑的贯眼纹让它好像戴着一个眼罩,

这也是表弟会夸它帅的原因。

这是农田里非常常见的鸟,

经常停站在空旷地的突枝上,

四处张望,寻找猎物。

(这里开始关灯,天要黑了)

白天,总是让人不舍,

而我,也喜欢在夜里

去三坑水库寻找一份神秘;

一面旧墙,一个水坑抑,

或是一条溪流总会带给人惊喜。

喜欢两栖爬行动物,

喜欢它们运动时的美感,

也沉醉于它们停滞时的呆萌。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新六村的旧房子,

它们扎根于此。

这是一只原尾蜥虎幼体,

全长还不到3cm。

细心观察会发现,

这种小家伙的嘴角总是微微上扬,

十分暖心。

黑眶蟾蜍Duttaphrynusmelanostictus

黑眶蟾蜍拥有一对发达的耳后腺,

它们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在许多地方都能发现其踪迹。

沼水蛙Hylaranaguentheri

大南山的沼水蛙多栖息于农田及附近山沟,

成体能达到10cm甚至以上,

图中是一只幼体,观察时目测有4cm。

雄性在求偶时会发出低沉的单音节叫声。于是每到繁殖季节,池塘边,水沟里都会传来魔性的“坳”~“坳”~“坳”的鸣声,十分洗脑,我对沼水蛙叫声的模仿可以说以假乱真。

阔褶水蛙Hylaranalatouchii

蛙如其名,

宽厚的背侧褶是它们最突出的识别特征。

2~5月份,阔褶水蛙会进入水坑,

小水沟或者流速缓慢的小溪流中繁殖,

而上图拍摄时间是10月份,

它们已经投入了大南山的怀抱。

饰纹姬蛙Microhylafissipes

饰纹姬蛙是农田里常见的蛙,

拥有着迷你的体型(一般不超过3cm),

但繁殖季节时求偶的叫声却十分洪亮。

2月份时温度较低,

只在通往山里的泥泞小路上见到一只。

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

流沙目前记录到的唯一的树蛙科动物。

很喜欢树蛙,

因为它们姿态丰富,十分上镜。

长肢林蛙Ranalongicrus

长肢林蛙每年的12月至1月会进入静水中繁殖,

拍摄时间是2月份,可能有些过季,

只见到这个个体舒展四肢,

“瘫”在水中。

接下来是流沙两种少见的蛙类和两种蛇

大绿臭蛙Odorranacf.graminea

大绿臭蛙是一个复合种,有多个隐存种。

指/趾端有大吸盘,使他们可以吸附在湍急溪流中的大岩石上,这一点臭蛙属Odorrana与跟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湍蛙属Amolops相似(也有指吸盘较小或缺失的臭蛙如云南臭蛙Odorranaandersonii和无指盘臭蛙Odorranagrahami等,这里我们只说明大绿臭蛙和香港湍蛙有形态上的相似之处)。

香港湍蛙Amolopshongkongensis

(上:幼体;下:成体)

香港湍蛙,

由Pope和Romer

于年依据(采集于)香港的标本发表,

后被发现广泛分布于莲花山脉。

常栖息于湍急的溪流中,

以指/趾端的大吸盘

吸附在溪流中的大石头上,

今年在惠州的野外调查也发现,

他们会吸附在瀑布里的石壁上,

画面不能再美......

自年初在三坑水库附近一条小山沟

发现了一只幼体后,

一直想找寻它的成体,

终于在今年国庆回家时了了这个心愿。

大绿臭蛙和香港湍蛙的生境

白天观鸟时发现一条溪流由山谷中流出,

汇入三坑水库,遂决定择日过来夜拍,

也是这次偶然我才能发现,

流沙也有大绿臭蛙和香港湍蛙的分布。

乌华游蛇Sinonatrixpercarinata

在流沙遇见的第一条蛇,无毒。

发现它时,这可爱的家伙探出一个头,

丝毫不被我们影响。

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

去年回家时爸爸跟我说,

他们学校有学生被竹叶青咬了,

这让我十分想置身山林中

去寻觅它们的踪迹。

竹叶青具管状毒牙,

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但是,在面对人类这样的庞然大物时,

蛇类的第一选择是逃离。

不惊扰、不伤害才是与其共处的方式。

这些生命真实地存在于流沙这座小城里,

我想分享它们的故事,

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关心。

也许有一天,

有些生灵会渐渐地消失,

在不知不觉中被这座小城遗忘,

也许,从来无记忆。

本期责编:坛小汐

▍原创:普宁论坛

▍版权:转载注明出处

▍法务:广东南山律师事务所

聚焦普宁普宁论坛官方招聘

出入境办证

通讯录

普坛APP

公车路线

补办身份证

换驾照

冷空气

图说普宁三餐

极限健身

闪婚后新娘落跑

内裤男大闹街头

赶走怀孕妻子|飞车抢项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pz/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