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短者两天,最长者16天。皮损分布区域不一。从面部至躯干均有,局部水泡1~3簇,自觉症状以疼痛、烧灼感为主。
治疗方法
大蟾蜍一只,洗净,剥取整皮,按皮损大小,将蟾蜍皮剪成适当形状,贴在皮损上,胶布固定,每日更换两次,直至痊愈,不需服用其他药物。
治疗结果
以疱疹干涸、红斑疼痛消失为痊愈。一般换皮2~4次即可痊愈。年老体弱者可延长到3~5天。30例中,一天治愈者15例。2天治愈者10例。3天治愈者3例。4、5天治愈者各一例。本组疗程1~5天,总治愈率百分百。未见神经痛等后遗症。
体会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龙”,俗称“蜘蛛疮”,“蛇串疮”。治疗一般以清热解毒为主。蟾蜍别名癞蛤蟆,其四肢及背部密布毒腺,其皮的渗液主要成分是蟾酥。其味辛凉,有清热解毒破结消肿之功。《本草记真》中说“蟾酥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蟾酥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将蟾蜍皮贴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蟾酥,使局部毒邪得散,郁热外发,故能发挥其抗炎止痛作用。实践证明此疗法疗效可靠,简单易行。起效快,无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基层使用。
作者:张立峰,聂红英。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