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www.t52mall.com/人们常说铜镜“形圆晓月,光清夜珠。”而古代铜镜上的月宫、嫦娥、玉兔和蟾蜍等月宫主题形象的纹饰也屡见不鲜,隋唐的一些铜镜铭文中,也有将铜镜比喻为明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团团宝镜,其镜铭就这样写道:“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都(睹)皂(貌)娇来。”藏于故宫博物院藏的隋代仙山并照四神镜,直径22厘米,圆钮,伏兽纹钮座。钮座外双线方格,方格四角与“V”形纹相对,划分四个纹饰区,“V”形纹内各置一兽面,纹饰区内分别配置四灵,镜缘为几何形云纹。镜铭为:“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耑,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的神话故事,《淮南子·览冥篇》中就有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讲的是嫦娥偷窃仙药,抛弃丈夫升入月宫却被贬,化为丑陋的蟾蜍。但千百年来,嫦娥作为圣洁、美好的月宫仙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嫦娥、月宫、蟾蜍等形象经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月宫图是唐代流行的一种铜镜装饰图案,多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题材。主要有月宫、桂树、嫦娥、玉兔、蟾蜍等作为代表形象出现的月宫镜和月宫故事镜两类,前者更为常见。图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构图活泼,格调幽雅,布局严谨。并且纹饰较少受内外区的束缚,为更好地表现画面主题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这种装饰纹样静逸空灵,把神话传说推到了童话的审美境界,在超脱之处见童趣、童真、童心,稚拙中富有诗意。此类镜多见于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这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宫镜,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镂空为镜钮。一侧为嫦娥振袖起舞,另一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作跳跃状。镜缘饰云纹。现藏于西安博物院的唐代月宫婵娟镜,圆形,窄素缘,其背部画面就取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双鹊月宫盘龙纹葵花镜为唐代作品,八出葵花形,圆钮,直径15.2厘米,重.3克。钮上为一轮圆月,月内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树两侧有月兔捣药和蟾蜍腾跃。钮两侧为衔绶的双鹊,正朝着满月飞翔。钮下一飞龙曲颈盘身,四肢伸展,遨游于海上的云雾之中。整个纹饰布局协调,图案美观,充满着浓郁的喜庆气氛,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唐王游月宫故事镜,直径18.1厘米,重.1克。据考证,该镜为八瓣菱花镜,背面图案表现的正是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传说。镜钮右侧饰一宏伟华丽的殿宇,左上方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松树与层峦叠嶂的山体,左岸边一个戴高冠帽弯腰作揖的人,应该是唐玄宗,桥上有持幡接引侍女,桥头站有嫦娥,旁有侍女两人持幡。该铜镜铸造精细,构图疏密有致,山水、树、人各有形态,整体上完整而和谐。与此相同的还有一件曾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宋代月宫镜,其直径21.5厘米,重.3克。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依窗绣晃,俱合影中。”这句话描写出古人对中秋之月的一片爱恋。月宫镜承载着古人对神仙世界、长生等种种理想而美好的幻想,也寄托了对幸福的向往。这一方方铜镜,见证过一段段悲欢离合,也凝聚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对理想世界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