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蟾蜍的饲养

两栖类动物我是偏向喜欢蟾蜍类的,饲养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蟾蜍比一般蛙类要聪明一些,互动性好,饲养难度低,对环境要求不高。缺点吗当然也是有的,就是大部分都是野外个体,还有就是颜值不出众,一身的疙瘩容易被人反感。我在去年3月底的时候有幸得到两只莽山蟾蜍,其实就是中华大蟾蜍的地域种,并不是单独的亚种,只不过为了区分才这么叫的,下面就来我这一年来是怎么饲养以及冬眠的。

莽山蟾蜍与常见的中华大蟾蜍明显的区分就是从头部到后肢身体两侧有明显的条纹,与背部体色呈现明显的对比。据我之前的饲养经验,蟾蜍在野外普遍体色都是比较深的,但是随着人工饲养一段时间,体色会有明显的改变。当接到这两只蟾蜍的时候我也是很兴奋,饲养环境布置的很简单,一个DIY的饲养箱,底部铺上保湿地毯,再放一个水盆即可,因为环境较小就没放躲避,饲养温度就是室温,大概20—22°。无论什么动物,经过运输之后到家后都需要静养,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静养时间还需要根据品种及状态决定,我一般都会静养一周甚至更久。

静养之后就可以尝试开食了,食物我用的杜比亚和黄粉虫,这两种是我常备的活体饲料,偶尔还会喂樱桃蟑螂、蟋蟀、蚯蚓,乳鼠鹌鹑这类的基本不会喂,因为成年的个体生长速度缓慢,喂食脂肪太多的食物容易导致过度肥胖,喂食频率一周2-3次,鉴于之前饲养中华大蟾蜍的经验,我感觉两栖类每周最少补充2次钙维粉是比较合适的,每周一次还是会出现缺钙的情况。水盆要及时更换,蟾蜍会在里面排泄,湿度方面没什么需要注意的,毕竟蟾蜍比较耐旱,只要保证水盆里有水就够了。

下面说下如何冬眠,我是从11月份开始停食,然后逐步降温,12月份正式进入冬眠,冬眠环境就是一个整理箱里面放上湿水苔,水苔需要提前浸水消毒,我一般会用聚维酮碘作为消毒用品,浸泡20分钟后将水苔中大部分水挤压出来使用即可,水苔的含水量保证在稍用力挤压没有水流出,用力可以挤出少量水。然后将蟾蜍放进去就完成了,容器放在避光的地方,温度保证在8—12°,冬眠期间不需要频繁打扰蟾蜍,只需要定期检查水苔湿度即可,我一般每个月检查一次,发现水苔有些干了及时喷点水。据我观察,刚开始蟾蜍会在表面停留几天,待适应温度和环境后会钻到水苔中进行冬眠。

一转眼已来到年3月份,在我家冬眠的动物我一般都会选择3月份中旬或月底开始出眠,当然,具体什么时间出眠跟地域和气温有很大关系。我一般会保证温度在15°以上就会开始着手准备出眠了,蛙类出眠首先要泡水,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同时将身上的水苔洗掉。

出眠之后这两只莽山蟾蜍颜色相差很大,特有特色。

泡完澡后将身体擦干,借机拍几张照片。因为本人比较懒,平时也不怎么拍家里的动物,偶尔心血来潮就拍一拍,留点照片当做素材。

因为原来的饲养环境偏小,出眠后我算了个换个大点的环境,垫材也改用赤玉土了,因为蟾蜍食量大,排泄量大,用保湿地毯真心有些洗不起了。赤玉土可以很好的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将粪便包裹起来。环境里再放一个大点的水盆就可以了,过阵子会加上照明和躲避。

两只小家伙还不没适应新环境,状态还没完全恢复,两只小家伙将在这个环境中静养一段时间,随着温度提升再进行喂食。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蟾蜍养起来是真的好玩,骗你是小狗,不信你看视频。

龟亻山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xzl999.net/afhzp/5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