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痘是禽类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发病率较高。自然感染时死亡率较低,但遇毒力很强的病毒或有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也会增高。皮肤型禽痘以皮肤结节状增生为特征,黏膜型鸡痘以上消化道和呼吸道出现增生病变为特征。
病原是禽的一种痘病毒。在病变的皮肤表皮细胞内或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等细胞浆内,可见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胞浆A型包裹体。禽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加热至60C3小时才能杀死,在一15C以下可保持许多年的传染力。但在1%烧碱、1%醋酸或0.1%升汞溶液中5分钟内被杀死。
流行特点禽痘主要发生于鸡、火鸡和鸽,也可发生于鸟类。各种年龄、性别和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以雏鸡最为严重。
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这可能是夏秋造成鸡痘流行的一个原因。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4~10天。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
1.皮肤型首先在头部无羽毛部如冠、肉髯、耳垂、眼睑和口角处形成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很快增大变为灰黄色芝麻、绿豆大小的痘疣。并与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大的痘痂。痘痂呈褐色或黑红色,干燥,表面粗糙不平。剥去痘痂,露出一种出血的陷凹。痂皮脱落后形成瘢痕。眼睑发生痘疹时,由于皮肤增厚,可使眼缝完全闭合。单纯皮肤型禽痘,全身症状很轻,如病变范围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体温升高,产蛋减少或停止。病程15~40天。
2.黏膜型在口腔、咽喉和气管黏膜上发生痘疹。初期呈现黄白色的圆形、稍突起的斑点,逐渐扩散成为白喉样伪膜,不易剥离,当剥离或自然脱落后,留下不整齐稍下陷的溃疡。喉头有伪膜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侵害鼻咽部时,则泪管和下眼窝发炎,在鼻窦中蓄积黏液和脓性分泌物。侵害眼睛时,初期呈现卡他性结膜炎,进而出现大量淡黄色黏液和脓性分泌物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如将眼睛翻开,可见到干燥的黄白色块状物,使眼睛肿胀,眼球迫挤在后。全身症状初期变化不大,逐渐发生吞咽困难,精神委顿,并有腹泻,逐渐消瘦。多数呈慢性经过而死亡。耐过的鸡无生产价值。病程5~6周。
3.混合型在鸡冠、肉垂和皮肤上出现痘疹,并可在口腔、喉头发生白喉伪膜。
临床诊断鸡痘的典型皮肤病变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但如表现为黏膜型或混合性感染时,则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做好鸡舍和用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扑灭驱赶蚊、蠓等吸血昆虫,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接种疫苗预防禽痘,经多年实践证明有效。多采用翼翅刺种法进行免疫,第一次免疫在10~20日龄,第二次免疫在产蛋前1~2个月进行。在禽痘高发的地区和季节,可重复免疫接种。接种后7~10天观察禽群有无“出痘”现象,以确定免疫的效果。一般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
针对禽豆引发的各类症状,可选用九金源优康治疗
九金源优康——高效抗病毒
优康
杜仲提取物
:
禽精神沉郁、发热怕冷、张口呼吸、呼噜、甩鼻、咳嗽、眼肿流泪、拉灰、白、桔红色或烂肉样稀薄粪便、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沙壳蛋、薄壳蛋、白壳蛋等临床症状。
:
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禽痘、马立克氏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性腹泻及不明原因的顽固性水泻、肠毒综合症;各种细菌及原虫感染等畜禽各种疑难杂症
:
斑蝥,蟾酥,淫羊藿,黄芪,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枳壳、羌活、等32味道地道中药
斑蝥:具有破结攻毒、除血积、利水道的功能。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斑蝥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体的干燥分泌物,是中药材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一种。主要功效解毒,消肿,强心,止痛。
03:53
03:53
淫羊藿:对肝肾固本培元,从而提高免疫力。
荆芥:祛风、解表主治感冒咳嗽。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主要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枳壳: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咳嗽
迅速控制死亡!提高精神状态!用药12小时控制死亡!48小时控制大群!72小时治愈!
00:09
:
一袋克,拌料斤,饮水斤,上午使用下午见效,下午使用隔天见效
厂家承诺,百分百无抗生素、无药残、无耐药性,无效无条件赔付!
1、长按下方